第二百四十一章 企业成果-《回忆1980》


    第(3/3)页

    既然如此,那国内没有理由会错过这些,必定也会有自己的互联网产业。当然,许连暂时还想象不出未来的图景,他只是认可这会是以后流行的玩意,就像各种家用电器一样,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提高个人电脑销量的机会,有了互联网,人家使用电脑的频率当然也会大幅增加。

    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个过程。

    “要不,我们自己成立一些公司怎么样?”许连说道。

    这几乎已经是他们公司发展的传统了,以前只要涉及的行业,必定是要绝对控股的。

    “算了!”出乎意料的,郑诚却摆了摆手,“蛋糕不能让我们全吃了,也得让别人分点,我们只挑要紧的拿到手里就好。再者说,这个跟搞技术也不一样,不是说你有钱有技术就成了,有时候那些初创企业更有生命力,我们干预的太多并不好。”

    他说的倒也是真心话。互联网产业说到底也只是应用,纯软件的东西,拼的是管理跟创意。钱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他也不认为随便挑个团队就能比那些后来的行业巨头们做的更好。

    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并不是郑诚感兴趣的领域,未来的互联网是聚集流量跟财富的地方,而他现在只对打破技术壁垒有热情。说到底,投资可以,但自己做还是算了,有那么多力气还不如再投资几个实验室呢!?

    “还有个好消息得跟您说一下。”许连脸上难掩喜悦,说道:“光学产品工厂那边的消息,镜片加工工艺上有了突破。他们现在正在跟光刻机工厂那边配合,准备换上新的反射镜片,估计能把良品率提高不少。”

    “哦。那不错啊!”郑诚连连点头。“总算是有进步了。”

    asml跟尼康等几家公司的新一代激光光源光刻机已经投产,连芯片都上市了,而正成电子这边直到去年九月才匆匆推出了成品,现在正在边生产边改进。

    不过因为技术不成熟,新的光刻机产品良品率低的让人发指,生产的每一枚芯片,全是亏本的。

    好在郑诚财大气粗,不断的增资,亏本也要生产,这不,今年刚发布的新款个人电脑就用上了自家产的cpu。也是直到这会郑诚才敢大声说一句,那电脑里里外外,全部的东西他们都能生产出来。

    而困扰他们的一个核心技术难题就在于,反射镜片加工精度不够。这东西可不是掌握什么技术,买多好的设备就好了,得用人工一点点磨出来,全凭经验,也是一个公司底蕴积累的成果。

    而他们公司缺的恰恰就是这种经验的积累,也严重缺乏高级技术工人,可以说,他们这几年全在补课了。

    就像刚成立的城西学院,其中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培训就是很重要的内容,只要还想做精密加工,那就少不了这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