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大结局(下)-《江山谋之锦绣医缘》


    第(1/3)页

    景文帝已不涉朝政许久。

    朝臣都以为,小皇孙出生之日必是陛下退位之时。

    谁知,宫中迟迟没有动静传出来。

    别人不清楚,鄂清心里可是明明白白的。

    景文帝压根没打算退位。

    他最近爱上了微服私访,整日出宫去玩,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让他逛遍了,偶尔碰上什么不平事还能拔刀相助,可他美坏了。

    当皇帝这么些年,就属这段日子过的最潇洒。

    糖葫芦都可以使劲儿买。

    自打听了傅云笙的主意开放皇家万牲园之后,景文帝的小金库再次富足了起来。

    若非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容易保证,他甚至都想敞开宫门让人进出御花园游玩了,反正他如今就是个挂名皇帝,日后当家做主的都是老三。

    但最后想想还是作罢。

    景文帝原以为,自己这敛财的手段已十分厉害了。

    不料,他儿子比他更厉害。

    傅云墨和傅云笙近来捅捅咕咕的又在琢磨什么坏主意。

    兄弟俩盯上了柳州。

    那一带临江,商户极多,且多是大富大贵之家。

    有几户倒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乐善好施,美名远扬。

    可有几户就不是了。

    蝇营狗苟的脏事干了不少,在当地形成联盟,甚至将一方官员压的形同虚设,根据腊七他们调查回来的线索称,人家上面有人。

    傅云墨换了个手抱孩子,风度不减,淡声道:“让成王来见我。”

    腊七应是,而后快步离开。

    书房中一时间便只剩下了他们父子二人。

    傅云墨怀中的小娃娃端端正正的摆到了书案上,恐他还坐不稳,便搬了几摞书围着他,正正好好的将他夹在了中间。

    方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出落的十分惹眼了。

    白白净净的,很是漂亮。

    傅云墨向后倚着椅背,漫不经心的打量着自家儿子,见他一只小脚东一下西一下的来回晃悠,他下意识伸手给他摁住了。

    那只小脚很安分的不动了。

    结果等傅云墨一松手,又开始像被解了封印一样开始晃,看得这位太子殿下忍俊不禁。

    傅云笙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傅云墨一个人对着他儿子的臭脚傻乐的景象。

    他倚门看了一会儿,恨不得将这一幕画下来供人传阅。

    可惜傅云墨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存在,唇边的笑容立刻就隐了去,恢复了素日的冷淡。

    傅云笙抬脚进门:“阿离呢?”

    “出去玩了。”

    “留你在家看孩子啊?”

    话落,遭到了傅云墨的一记毒视,吓得他立刻举起双手作投降状。

    悠闲的晃到书案前,傅云笙照着傅湛肉乎乎的小屁股戳了两下,然后才说:“找我来什么事儿啊?又有赚钱的活啊?”

    “柳州。”

    “又离开长安啊?!”傅云笙一听就不干了:“不去不去,我都这个岁数了,媳妇还没娶呢,不能再可哪儿乱跑了。

    敢情你们一个个的都媳妇孩子热炕头过舒坦日子,就可着我一个人累是不是?”

    “你去柳州,媳妇我让阿离帮你找。”

    “真的?”

    傅云墨轻轻点头。

    傅云笙合计着,这人这会儿还有耐心同他好声好气的说,保不齐一扭脸就耐心尽失的开始威胁,自己还是见好就收比较稳妥。

    左右银子也能赚到,媳妇也能娶到,辛苦一些也是应当的。

    于是爽快应下:“好,我去。”

    闻言,傅云墨一指地上放着的一个大包裹,说:“把这些带走柳州去卖了。”

    傅云笙:“……”

    再不济,他也是堂堂王爷,就这么就让他改了小商小贩了呀?

    实在猜不透傅云墨那个脑子里都想了些啥,傅云笙径自走过去拆开了那个包裹,见里面装的都是一些凉族惯用的器具。

    说白了,就是锅碗瓢盆。

    这东西在凉族之地随处可见,并不值钱。

    纵是到了北燕,也未见有何特别之处。

    蹲在那堆盆盆罐罐前挑挑拣拣,傅云笙不确定的说:“这玩意儿能有人买吗?”

    “你到了柳州之后就找人去街上散布消息,就说当今驸马是凉族人,陛下为表心意将素日所用器具都换成了这些,诸位王爷也是如此。

    如今,长安城中有名有姓的权贵之家都在效仿,俨然成了身份高贵的象征。

    此消息一出,不日你再带着这堆东西假称从凉族之地刚回来,他们一定会出手的。”

    对于那些豪绅而言,钱他们能赚到便已经没什么可稀奇的了。

    他们更加想要的,是他们很难得到的权利。

    因为对于能和王公大臣用同样的东西这种事,对他们有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仿佛用了一样的东西,他们便站在了同等的位置。

    这种傻帽不使劲儿坑还等什么。

    傅云墨:“还有,你此去柳州若成功与他们完成了这笔买卖,他们必会对你恭敬有加,试图拉拢你给他们指点迷津。

    届时你便告诉他们说,就说我说的,宫中殿宇老旧,我意欲修缮。

    以及有大臣建议,恢复察举制,我并未直接反对,想来同意的面儿很大。”

    傅云笙皱眉挠了挠头:“我咋没明白你想干啥呢。”

    一会儿修缮殿宇、一会儿恢复察举制,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都不挨着呀。

    傅云墨懒懒的扫了他一眼,没理会。

    将自家儿子从书案上抱回怀里,他还在继续玩他的脚。

    瞧他这样子就知道自己问不出什么了,傅云笙收拾收拾那堆破烂,将那大包袱往肩上一扛就出门了。

    直到傅云笙动身启程离开长安的那日,他才恍然想通了傅云墨的目的。

    自古以来,宫中修缮便不是小事,多是从各地收集所需材料,像是哪个地方的木头好、哪个地方的沙土适合修葺等等。

    但这些东西运进宫里都不是白运的,户部要向当地官员支付所需的银钱。

    而经察举制入仕的官员多是美名远扬之人,或举孝廉入仕、或举才能入仕等等。

    傅云笙记得其中有一项,便是“报效朝廷,于国有益”。

    听说先帝爷还在位时,曾有一次北燕与南楚血战,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当时便有一名商人自掏腰包从百姓手中高价买了粮食送入军中。

    为此,先帝爷便赐了他一个官做。

    如今傅云墨放话说要修缮宫中殿宇,各地少不了要运送所需材料,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倘或柳州之地的豪绅以此为契机出手帮朝廷负担了这笔费用,那国库便可少个窟窿。

    想通这其中的关节,傅云笙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他这个三哥啊,真是损透了。

    不过有一点他没有想通。

    去年大雨过后,宫中方才修缮后,怎么如今又要修缮呢?

    若说这话只是个由头,那各地运来的材料之后又要如何处理呢?

    对此,傅云笙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一切都按照傅云墨事先计划好的在发展,各地的材料都由柳州之地的几个傻大款付了银子送入了长安,傅云墨直接丢下一句“不能用,太次”,就真的没用。

    但柳州之地的豪绅进献之时可是把东西夸得顶顶好。

    所以这位太子殿下紧跟着就以“期满朝廷”的罪名把人家的家给抄了。

    再说那些东西,就那么丢在角落里落灰了吗?

    那不能够的。

    傅云墨转手就卖给了其他地方的地方官,从中赚了一笔天大的差价。

    知道真相的柳州豪绅眼泪掉下来。

    类似的骚操作还有许多。

    有一阶段,荆州之地买卖官爵之风十分盛行。

    傅云笙以为他们又要像上次一样诓那些蛀虫的银子,谁知傅云墨这一次换了个打法。

    他当时说了一句话,让傅云笙到死都没忘记。

    他说:“若论买卖官爵,这天底下还有谁能比我买卖的更自如。”

    话落,他大手一挥,直接在荆州之地凭空设了几个虚职,然后大印一盖,让傅云笙拿着东西去荆州之地钓鱼执法。

    压根不需要傅云笙去特意留意买官的都有谁,因为傅云墨让他将同一个职位卖给了好几个人,上任当日几个人便打起来了。

    最后闹到了傅云笙跟前,毫无意外的都被抓起来了。

    当然了,这法子虽狠,但不能大面积的用,否则北燕便该乱了。

    傅云墨只是抓几个重点的典型,一来纠此不正之风,二来起到震慑之用。

    再一则,若非有亲信之人,此举断不可为。

    这就不得不说景文帝的这几个儿子比较争气了,虽在政见上偶有不和,但大方向上谁都不含糊,并且只要是傅云墨下了死令的事情,再不赞同也会尽心尽力的去完成。

    心中但有不悦也从不藏着掖着。

    朝臣每每看到宣王和端王等人在朝上公开叫板太子,都忍不住为他们捏一把汗,心说你们这么不给太子殿下面子,将来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不就得先弄死你俩啊。

    这话各府的长史司都叮嘱过自家王爷。

    但是傅云澈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他们说:“依照老三(三哥)的性格若要弄死我,根本不需要等到他继位。”

    长史司:“……”

    该说不说,竟莫名觉得很有道理。

    其实他们兄弟几人偶尔争执不假,但还有些时候只是做戏给朝臣看的。

    就好比傅云笙经常钓鱼执法,在朝臣眼中这成王殿下简直坏透了,可傅云墨就是不弄死他,今儿罚个俸禄,明儿禁个足,后儿关个宗人府。

    可实际上呢,前脚罚完俸禄,后脚就把银子一箱箱的送进了成王府。

    说是禁足,可也没耽误傅云笙扮成小厮翻墙头出去可哪溜达。

    再说关宗人府那就更糊弄事儿了,里面甚至有一个单间布置的极尽奢华,什么软枕锦被的应有尽有,就连瓜子水果也样样不落。

    某次某个宗亲瞧见了,气的直哆嗦,心说这是关禁闭啊还是来度假啊!

    弄得比他府里都舒坦,搞得他都想故意犯点事被关进来享受几日了。

    就这样,在这几兄弟看似狗吵兔子闹的辅佐之下,北燕上下一片祥和之气。

    *

    景文二十四年。

    有朝臣暗戳戳的提议,想让太子登基为帝。

    太子拒不肯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