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六艺与时代-《战国野心家》


    第(3/3)页

    在和吴起的通信中,吴起也提及过时代变了,今后御射武士可能要被专职的农兵取代的问题,对于西门彘舍弃御射而学几何、九数和火枪、骑马的事,西门豹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这六艺中已有三艺学的是墨家的内容,等到六书的时候,西门彘直接说不去族学里学那些六书了。

    西门豹当时有些愤怒,心说不认字怎么行,可是儿子开口就背诵了几篇文章,告诉西门豹说文字只是知识的载体,如同自己想要的是马车上的货物,但是是驷马单辕的车拉来的、还是单马双辕的车拉来的有什么区别吗?

    正所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这“小学”的名号,在秦汉之际就已经存在,而且小学的意思就是后世小学的意思,只不过可能那时候是八岁上小学,而两千年后大约是六岁上小学。

    什么开蒙之类的“古韵之词”,论及年代远比不上“小学”,就像是军制中军、师、旅、连等,这才是复古,而那些古怪的各个王朝听起来很炫酷的名字实则才不复古。

    在春秋战国说小学,很多人立刻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说开蒙却会被人难以理解,觉得这可能是九州之外的称呼。

    在春秋战国说师长、连长,各国的人立刻就能想到师长大约率领着几千人,连长率领着一二百人,而说什么指挥使之类的称呼,听起来就像是蛮夷。

    在春秋战国称呼同志,那就是同姓贵族之间的一种比朋友密切的尊重称呼,早已存在,以至于墨家互称同志,天下皆以为然并不以为这样的称呼怪异。

    既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这小学里教的六书,是君子六艺之一,正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正是汉字几千年来的基本结构。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贵族,真正通晓六艺,在六书上,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六书,教的是“造字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认字。

    真正六艺精湛的人物,譬如孔子,你拿出一个字,他可以告诉你这个字的典故、由来,是象形字啊还是指事字还是假借字?

    这个字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其中折射出怎么样的哲理?

    而不是说通晓六书,只是说认字,那是最低级的要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