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班排级的火力-《清末恶匪》
第(2/3)页
当然毛瑟步枪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弹药的口径有点大,后座力比较高,重量上面也沉了点,弹仓内装弹数量不足,产品精度太高的结果就是维护方面要注意,还有就是不太适合亚洲人的体型等等。
高鸿升依然选取了毛瑟98k为自己那只小部队的步兵装备,当然他还是有一点点的私心,就是看能不能让毛瑟公司帮忙把毛瑟m1896式7.63mm毛瑟自动手枪给改成m1932型冲锋手枪。
其实就是后来风靡中国的驳壳枪,但是当时的m1896式自动手枪供弹方式是固定式弹仓供弹,装弹具使用的是十发桥形弹夹,而且还是半自动方式,也就是扣一下扳机发射一发子弹,没有连发装置。
而m1932型冲锋手枪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二十响驳壳枪,它采用的是后世常见的十发或二十发可换弹匣,可以连发射击也可单发射击,虽然比起冲锋枪来说逊色许多,但是在还没有冲锋枪可用的年代,一把冲锋手枪的功效无形中就放大许多。
作为一把手枪来说,毛瑟冲锋手枪你根本就不能把它当手枪来理解,对于手枪来说它太大了,有效射程也有些偏远,威力也有些过大,同时就价格上来说有些偏高,当时一把手枪的价格不过几美元,而毛瑟自动手枪的价格是一把手枪的十倍以上。
在一九一二年九月,北洋陆军部从德商礼和洋行购买毛瑟自动手枪时,连同木匣手把加上五百发子弹,一把的价格竟然要五十八两足银,可见其价格之高。
不过毛瑟手枪子弹的初速比较高,加上枪管也比较长,使得其有效射程比其他手枪大多了,一般在七十米左右,如果将木制枪盒结合在枪尾作为枪托抵肩射击,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米以上,但这也是因人而异。
也由于这个原因,作为一种手枪在欧美并不被外国人看好,因为毛瑟自动手枪的子弹初速比较高,后座力比较大,按照射击教范的动作,将枪身直立,缺口准星水平朝上,在实施连发射击的时候,除了第一发子弹之外,其余的子弹都会越来越高的射击到天上去,这也正是外国人不愿意使用毛瑟自动手枪,特别是不愿意用其进行连发射击的主要原因。
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一种这个冲锋手枪的射击技术,用来控制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的问题,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毛瑟自动手枪进行连发射击的时候,将枪身翻转九十度,把枪身平放,这样连发射击的枪弹会借着枪管沿着枪身轴线的上跳,很自然地成一个扇面横扫出去,结果就是在水平面内形成了散布射,这比起枪口上跳打到天上好的多,而且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连发状态时枪口需要横向移动的问题,同时由于驳壳枪的抛弹口位于枪身的上部,射击后的弹壳从枪机出来后向上抛出很容易就砸中射击者的头部,将驳壳枪翻转九十度后就使得弹壳横向抛出,避免了抛出的弹壳对射击者的影响,这也是驳壳枪横着用的另一个原因。
所以这也就出现了使用驳壳枪时特有的名词,啪的一声甩了一枪,这个甩字就是形容驳壳枪使用时同其他手枪的根本区别。
这是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无怪那些老外们惊呼:“这么一个伤透脑筋也没有解决的难题,被中国人轻轻的动了下手腕就轻易的解决了。”可以说毛瑟自动手枪也只有在中国被这么广泛的应用,才使得中国人对这只轻型单手武器取得了真正丰富的实战经验。
所以现在有些电影电视当中,驳壳枪的使用十分成问题,动辄连发并且实施长点射,而且持枪的姿势也不对,毕竟驳壳枪是一款冲锋手枪并不是**,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比如近距离的遭遇战,伏击战等场合才适合实施连发射击,同时射击时也是需要翻转枪身放平进行横向扫射。
除非是将它木质的枪盒链接枪体后变成抵肩射击时,才能当成**来使用,但是一般来说这样使用的时候并不太多,通常来说还是当手枪单手使用。
高鸿升想装备驳壳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作为近距离交战武器来使用,也可以当成**来使用,只需要装上一个加装三十发的长弹匣就可以直接变身成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