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弟子-《明末之兴汉》


    第(1/3)页

    手中有钱了的民政司各项工作进行的飞快,原来的玻璃作坊被改造的面目一新。万众期待的“金凤楼相亲会”终于要开始了。

    王春牛是夏禹县临河村的村民,两年前从山东移民来到了济州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民,王春牛自诩耕作技术还不错,所以并没有进入工厂做工人,而是承包了二十亩地继续当起了农民。

    王春牛今年25岁了,老家是河南府的。河南府这些年那是受了老罪了,不但各种灾害不断,人祸更是频发。河南府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了权贵们手中,老百姓靠租赁大户的田地过活。受天灾影响,很多地方收成大幅减少,甚至绝收。但是各种赋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多了。不堪负重的河南府农民很多不是饿死了就是做了流民,或者投靠流寇造反,已经没有了安稳生活的环境了。

    王春牛一家本来是准备逃到江南去的,那里的生活环境相对要富庶一些,也许还能有条活路。一路上受尽饥寒交迫,年迈的父母坚持不住,倒在了半途上。王春牛只能草草的将父母掩埋,带着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继续前行。好在他们运气不错,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遇到了山东来的“人贩子”。

    这些山东大商人和地方势力组成的专业“人贩”集团,四处收寻流民运往白翎岛,赚取鲁若麟承诺的服务费。每一个人口都意味着利润,“人贩”集团已经越来越专业了。只要不是病重的要死,都会尽心安置,送到海边的海船上,再转运到白翎岛。

    王春牛一点都不担心这些人贩子把自己卖到哪里去,因为王春牛和弟弟妹妹这几个月来第一次吃饱了饭,脱离了死亡的边缘。这年头有人要自己就不错了,只要饿不死,卖哪里去都无所谓了。王春牛还生怕这些人贩子嫌自己的弟弟妹妹太小不要,还特意要求要卖一起卖。结果是他想多了,人家再小都要,毕竟鲁若麟是按人头算钱的,小孩子也一样。

    王春牛和弟弟妹妹先是被送到了白翎岛修养培训,在那里他们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吃的饱、喝的足、睡的香,甚至每个人都发了新衣服,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日子。白翎岛的生活给了王春牛新的希望,这个地方的人都非常和善,而且告诉他们到了真正的安置地会给他们安排工作,那里的生活比这里好的多。

    王春牛无法想象比这里的生活还要好是什么样的,对于遇到这样的好主家,王春牛是感到非常幸运的。鲁大人的名字不止一次的被那些训导们提起,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多亏了鲁大人心善,那些运他们来岛上的山东人都是拿了鲁大人银子的,否则他们这些流民断然是没有活路的。王春牛不止一次的祈祷那个从没见多的鲁大人长命百岁,因为只有这个鲁大人才能让他们活下去。

    经过短暂的白翎岛生活后,王春牛等人被送到了济州岛。果然,济州岛的繁华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那里的生活同样美好而富足,让王春牛非常羡慕。

    分配工作的时候,王春牛选择继续当农民种地,他虽然只有25岁,但是已经有十多年的种地经验了。而且除了种地他也不会干别的,也不想干别的。

    最后王春牛和弟弟妹妹被分到了夏禹县临河村,因为弟弟妹妹还年幼,王春牛家分到了二十亩,一栋建好的房子,还有一头耕牛和许多农具。

    房子都是兴汉军的基建队统一建造的,都是原木骨架的水泥房子,抵挡台风都问题不大。耕牛也是从北方运来的健壮母牛,农具都是上好的精铁打造。在收获之前兴汉军还会发放口粮,保证王春牛可以安心劳作。弟弟妹妹还被安置进了学堂,不但读书不要钱,还包一餐中餐。对于女娃子也上学这件事情王春牛不是很理解,但是听说不让女娃上学会被罚款,王春牛毫不犹豫的把妹妹也送进了学堂。

    虽然这些东西都不是免费的,以后会按照价值分期偿还,但是没有利息,估价也不高。比起老家的九出十三归和驴打滚,兴汉军的这些借债真的是非常良心了。

    王春牛看着属于自己的二十亩地,还有崭新的房子、耕牛、农具,浑身都充满了干劲。这些东西在老家的时候,王家人几辈子都没有攒齐过,现在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借给自己了。王春牛相信有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收成绝对差不了。

    临河村的村长是个和蔼的老汉,看起来好像五六十的样子,其实只有四十多岁。对于来到村子里的新人,村长是非常热心的,忙前忙后的帮忙张罗,给王春牛介绍村子的情况。

    王春牛来到临河村的时候,临河村只有三十多户人家,周围有大量的荒地等待开发。村民也都是新来不久,有江南的、山东的、直隶的,甚至还有朝鲜人和日本人,可以说天南海北都全乎了。

    村长在村里的威信还是很高的,别看着平时对人都是笑眯眯的,但是一旦发起狠来也是很吓人的。听村长吹牛的时候说过,他可是认识鲁大人的人。还说当年就跟着鲁大人在海上干过买卖,后来是年纪大了,不想动弹了,才来到村子里来养老的。

    大家都把村长的话当做吹牛皮,只是都不敢说破,从来只是点头应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