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人才流失和昆仑问道!-《科技帝国从高分子材料开始》


    第(2/3)页

    第五名,孙玉刚,效力于阿贡国家实验室纳米物理研究中心。

    第六名,吴屹影,效力于俄亥俄州立大学。

    良久沉默后,高原的嘴角微微抽动,似乎带着一抹苦笑。

    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高原知道这就是目前的现实,只是这样的现实,也实在太惨烈了些吧。

    六大材料科学家都是华人,但除了一个在反动派弯弯省,其余全部在北美,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卖命。

    接着往下看,排名第二十的段镶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排名四十九的任志峰在休斯顿大学,排名六十二的鲍哲南在斯坦福大学,排名第六十六的蒋业明在麻省理工大学…

    合计上榜材料学家十五人,其中只有排名第四十三的万梅香,和排名第九十九的孟祥敏,目前在中科院工作。

    十五个人,只有两人留在国内,这是怎样惨烈的现实啊。

    唰~

    高原将这张打印纸放在桌上,但他想了想,又翻出一枚图钉,直接钉在墙壁最显眼的地方!仿佛是要用这张纸,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

    见到高原这个举动,列维惊讶中又带着几分敬佩,他开始真正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并没有那么简单。

    “多谢您的提醒。”高原说道:“本来我对于以后的事情,还没有特别坚定的信心,但现在,我已经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

    列维微微一笑,“这么说,您终于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了?我承认,高原先生或许是个异数,没有留学经历,也不打算为美利坚效力,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这样想。”

    “目前这种情况下,就算高原先生能够控制局部,却对整体战局不会产生太多影响,毕竟世界需要一大批天才去建设,而您只是其中的一个,一个人,是没可能改变世界的。”

    “既然如此,何不顺应潮流呢?x纤维再好,也要由我们北美的研究体系评级,高原先生您再优秀,写出来的论文,也还是要在我们的学术期刊中发表。”

    “有个成语叫螳臂当车,我不希望高原先生您成为那只阻挡美利坚战车前进的螳螂,那样,会粉身碎骨的。”

    高原轻轻叹了一口气,必须承认,中美之间差距依然很大,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就追赶上。

    但是几秒种后,高原嘴角又扬起一抹弧度,对列维说道:“你说的很对,仅仅在工业和科技上追赶你们,还远远不够,什么时候能让天下形成一种共识,认为学中文是一种荣耀,到华夏工作是一种光荣,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意义的复兴。”

    “路虽然很长,也很难,但我愿意试一试。”

    “列维先生,多谢你的榜单,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这里也有一个东西给您。”

    说罢,高原拉开抽屉,取出厚厚一摞论文,交到列维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