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远处的鞑靼骑兵呼啸而来,升起的烟云有半天高,张牙舞爪一般地涌来。 再次踏足演习场,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敌人,不同的是印度兵总算象个样子了! 马拉地营在库纳勒的指挥下首先结阵,排出战列线,三排士兵阵列在此。 对方鞑靼人见他们严阵已待,并不急于冲突,派出小部队上前试探。 库纳勒沉着的,准确地判断距离,没有下令开火。 士兵们则手指虚扣板机,镇定相待。 经过严格的训练,士兵们信任长官,哪怕鞑靼人向他们射箭,箭落身上,他们也没有开火。 只有进入了射程之后,库纳勒才下令开枪。 轰然作响,枪弹齐射在对方小队身上。 打得人喊马嘶,远处有信号弹打上天,表明这支小队被判断失去了战斗力,退出演习。 于是鞑靼人向着马拉地营来了个两翼齐飞,马拉地营士兵们立即结圆阵抵抗,与鞑靼人展开对攻。 鞑靼人乱箭射来,马拉地营阵形严整,火枪不断地打响---他们的枪弹威力不够,远处的评判团主要根据他们的应对表现与枪声疏密来判断他们的成功与否。 做不到很准确,毕竟这是演习。 远处传来了鸣金之声,表示演习结束。 作为评判团一员的资历安过来,庆贺马拉地营通过,他表示:“演习是最贴近实战的训练,但绝对不是真正的战场,所以这个成绩并不代表你们一定能够在战场上成功,战场有很多瞬息万变的情况,需要经过血与火的检验,我们还任重道远。” …… 新的演习开始了,这一次改变了演习的场地,马拉地营防守一段三米高、二米宽,长为二百米的长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