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成名(一)-《北雄》


    第(2/3)页

    以裴矩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规劝。终于劝的这位帝王挪了挪屁股,开始巡视四城。

    面对着苦战的隋军将士,杨广终于也打起了精神,拿出了消耗的已经差不多了的勇气。

    许下无数承诺。先就是许诺,我不再去打高句丽了,他这个时候好像也明白了,再去打高句丽是多么的不靠谱。

    再有,就是只要守住城池,加官进爵。赏赐多少牛羊布匹,多少田地山林,巴拉巴拉的空头支票不要命的开。

    还别说,效果那真叫个不错。

    看来隋军将士和城中百姓还是很愿意相信皇帝不会骗人的,当然,如果他们了解了皇帝是怎样一种生物,尤其是眼前这位皇帝还是这种生物中的变异品种的话,他们绝对不会那么拼命就是了。

    不过呢,不管怎么说,守住雁门城,不管对于皇帝,大臣,军人还是城中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也就不用苛责那么多了。

    于是,在惊涛拍岸般的迅猛攻击下,在缺兵少粮的情形之下,雁门城中军民,上下一心,协力守城,城池守的是越受越稳。

    这个时候,后来人的描述中,便夹杂了很多为了向外求援的故事,听上去比较像演义小说里面的情节,做不得准儿。

    实际上,数十万突厥大军南下,还用雁门这里向外求援?谁又能不知道呢?

    再者说了,突厥大军将雁门城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你想向外求援?真当自己有关公吕布之勇呢。

    …………………………

    更为有意思的是,大隋虽已是气若游丝,杨广正在将它的最后一口气扔在雁门。

    但天下共主这个词还真的有用,尤其是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很能引起各怀心思的人们的同仇敌忾。

    就在雁门郡烽火四起的时候,晋地南部各路援军陆续都在往晋阳汇集,只是突厥人兵锋太盛,大家都是犹豫不前,害怕自己去了,不但于事无补,还将自己的性命丢在雁门。

    这要是皇帝有谱点,大家还愿意拼死去救,但这位皇帝三征辽东,战死了那么多的将士,这位除了一次次的招募府兵,再掀战火之外,好像对其他的都是无动于衷。

    那么多的老臣这几年陆续故去,能享身后之荣者,寥寥无几,其他竟都带着这样那样的罪名郁郁而终。

    这就太可怕了,谁知道自己带兵去雁门,一战败死,会不会落个救援不利的罪名?

    而这个时候,身为河东宣慰使的李渊李大使,还正在优哉游哉的剿匪,一点来晋阳效力的意思也没有。

    不过,他的次子,渐渐长成的李世民不同意了,他跟自己的舅兄长孙言道,至尊被围雁门,父亲故作不知,此事十分不妥。

    不论雁门之战结果如何,此战过后,定遭天下人唾骂,于父亲威名十分不利。

    作为父亲的儿子,我当为父亲排解忧烦。

    于是,这位出身显赫,新婚不久的关西世阀少年,本来想着去父亲麾下效力,此时却改了主意,投在了过路的,北去援救雁门的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麾下。

    当时,他也只有十六岁,虽得云定兴赞许,军职却只是个旅帅,还随在云定兴身边,好像一个闲人一样。

    不过,这确实是李世民成名之始无疑。

    当然,这也是北地李破李定安的成名之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