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联系-《革秦》


    第(3/3)页

    寒冬腊月里面,农会动员了丈夫们,趁着天光大好,猛兽们冬眠,开始了一轮建设。

    他们首先是去砍伐树木。

    秦国以往的制度,林地都是有主的。

    无主林地,都是秦王的。

    如今秦王放权,这些珍贵的林地,这些燃料的最大来源,便就变作了共有的。

    农会的人于是可以随便砍伐其中的树木,而不必拘泥于法律的约束。

    砍伐完之后,便是以大木结成各式器具,建造简单的房屋。

    丈夫们将这些房屋以火焰炙烤,随后制造一些更加实用的器具。

    先前即等人提到过的公共浴室,也早已经建造好了。

    只是缺少柴薪。

    这一次趁着大建,农会的人们偷偷地截留了许多柴薪。

    负责此事的陈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农会的人们自己去搞。

    寒冬之中,丈夫们白日里做了活,并不能领到工钱,只是有官差记些什么工分,还要大家去看着。

    他们逼迫了大家会书写自己的名,而后就是各种许诺。

    大家看在冬天做活能够管饭,并且给建了大浴池,并且让砍伐树木,截留柴薪的面上,也就认了。

    然后是,十二月底里,工分兑换肉食、青菜。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将黄绿黄绿的韭菜保留下来的,总之味道比起一般的韭菜更加鲜嫩脆口,讨人喜欢。

    以工分算,肉食、食盐、布匹、皮料都比起用钱结算要便宜一些。

    农会的泥腿子们不会算数,但对于简单的大小,他们是可以比较清楚的。

    于是当后来农会的官员们拿了大堆的铜钱过来,告知大家可以用工分兑换铜钱时候,大家都坐在大厅里看笑话。

    没有人肯兑换。

    只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念叨着还是拿着钱有安全感。

    年轻一些的人们只关心啥时候能再有那黄嫩嫩的韭菜吃。

    整个一冬天,虽然死去老者不少,但没有人是因为冻饿死去的。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于是春寒解冻,少年人们看着自己家里的老者们,热泪盈眶。

    老者们齐齐地沉默了。

    他们这一冬天做了许多的活计,没拿到多少钱。

    冬日里没有饿死,也没有饿瘦。

    反而,有些甚至胖了一些,瘦凹的脸庞有了一些肉。

    很有一些难以想象。

    这世道似乎变了。

    他们感觉到一切都陌生了。

    然而,陌生的世界还在向前发展。

    一座名为“铜铁炉”的冶铁工厂在本地开起来了。

    这个地方每天吞吐了大量的木炭。

    并且它大量招收工人,说是要冶炼铁器。

    并且,是请了咸阳城里的大匠来指导冶炼的。

    人们不是太敢进去——此时有拿人命去祭炉的习惯。

    虽说这习惯多是楚地的习惯,可这并不代表秦国就没有。

    人们这样的担心着。

    但还是有年轻人因为工地里开出的高额工分而前赴后继。

    他们每日能做足四个半时辰的工,一天能吃三顿饭,相关的,炼炭、采石工作,都因为这座工厂而被盘活。

    大量的丈夫和老者们为这座工厂提供原料,随后工厂里产出一些质量比起咸阳运送过来的器具要差一些的铁器。

    这些铁器质量差些,但是能用,所以它在本地,也是很有市场的。

    县令那里,一下子订购了两千个铁犁头和一千四百个锄头。

    邻县的人似乎也有订单下来。

    但更多的是,邻县,那个不产树木的县里面,对本县提出了大量的木炭订单。

    这些订单经过农会的组织,以农会对农会。

    邻县可以为本县提供大量的优质盐巴。

    两个县城互通有无,资源在进行交换。

    很多事情,在这种交换之中得到解决。

    但还有很多问题,因为这种交换而产生。

    陈衡手持账册,看着这一切的运行,把控着账目和交换。

    他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