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竞劣 (上)-《革秦》


    第(2/3)页

    他去看过那些生产的场景,虽然不清楚内中门道,但隐约觉得脱节。

    不是因为落后而脱节,是因为太过分的超越东边诸国而超前。

    安陆县中如今也学着咸阳,本地人不以铜钱结算,而是专以“工分”买卖。

    各处农会,催生出了一批懂得简单数算的小管理者。

    人们在短暂的新奇和排斥之后,便接受了这种虚无缥缈的‘钱币’。

    对于他们而言,钱的唯一作用就是用来买自己需要的生存物资。

    如果树叶能够换取米粮,那么他们相信树叶;如果木板能够换取酒肉,他们相信木板。

    更何况,工分是秦王陛下推行的货币。

    因着交通不便,各地人口几乎并不流通,所以跨地区的工分使用几乎没有。

    除了……商贾。

    “那些韩国商贾怎么又来了?”李斯看着卷宗。

    卷宗上,描述的是一批韩国商贾的到来。

    安陆县距离韩国不远,可是彼此并不接壤,理论上,韩国人入秦,也不应当走这里的。

    但他们总是来这里。

    李斯就任农会会长一职,已经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李斯发现,每个月安陆县都会迎来一批韩国商贾。

    这群商贾用钱兑换工分,然后用工分在本地的农会里购买一些物产,运回韩国。

    李斯这里,则是派人去往韩国,将这批韩国的铜币迅速兑换成需要的物资。

    包括但不限于粮食、酒水、牲畜、布料、香料。

    其中香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基本上都用来向靠近咸阳的地方售卖,以换取别处的物资。

    而这些韩国商贾……

    李斯觉得他们的到来也很有意思。

    首先,他们放着离得近一些的地方不去,而绕远路跑来安陆这里,肯定是因为这其中有利可图,这是想都不用想就能知道的。

    其次,安陆县中独特的梁米这群人每一次来都不曾买过,反而是购置一些别县也有售卖的饴糖和劣质农具,这件事情很有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