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徐光亮在这个方面并没有什么积累,毕竟他也是去年开始投资一些实业,要说现在就有什么影响力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请技术大牛的可能性是没有了。而普通的教授徐光亮也不需要,所以徐光亮选择的则是一些学生。 徐光亮认为,普通的教授,可能他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有灵性的学生,至少在科研方面,他们思想灵活,更能领会徐光亮的意思,也更听话。 本着这个原则,徐光亮开始在周围省份的各个名校甚至是实验室中奔走,期望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 别说徐光亮还真的找到了一些人才,毕竟徐光亮的看人方式跟别人不同,别人都是根据这个人学习表现,导师评价之类的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有价值,但是这种判断实际上会有一定的误差。 徐光亮用的是预知,他只找自己需要的人才,针对这个,他制定了一套看人的方式,比如他首先确定这个人如果进了实验室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在哪个方面有帮助?经过几次类似的筛选,徐光亮就能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不过徐光亮的招聘之旅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则消息把他叫了回来。 高畅国给徐光亮打电话,芯片设计软件的工作完成了,并且根据国家芯片实验室的条件定制的芯片设计软件也完成了——实际上国家芯片实验室的条件反而降低了芯片软件的设计,它们主要用于专用芯片的设计,不必考虑通用芯片的兼容性,反而更好完成。只不过为了尽量不出现问题,软件设计公司测试了好几遍,这才到这个时候完成整个任务。 明天国家芯片实验室的人就要过来亲自看一下,所以高畅国赶紧打电话给徐光亮。 徐光亮不敢怠慢,赶紧回来了。 徐光亮详细的了解了情况之后,知道这边已经做出了万全准备,确保万无一失,这才放心。 到了第二天,芯片实验室的人就来了,可能会比较重视,除了一开始来的那三个人之外,还有林林总总一大票人都过来进行检测来了。 徐光亮上前去接了人进了公司,幕工程师仍然是那副脾性,进门就要去看软件。 等到了地方,实验室的人也毫不客气,坐在几台没有任何连接网络的电脑上开始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