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唯官山海-《兴汉室》


    第(2/3)页

    “盐池乃天资地货,地近京畿,理应由朝廷爱而护之,遣官经营。”向来低调的尚书贾诩,此时突然说话了:“如今四境多事,府库罄竭,而天下各州,除司隶以外,余者牧守皆无奉纳税赋之意,就连各地上计之吏,都有三年未见。敢问诸位,陛下欲兴大业,安定天下,所需钱粮应从何而来?”

    皇帝有意重开盐铁官营的经济制度,增加赋税,削弱豪强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这件事情没有人支持他是行不通的,之所以不让董承出面,是担心盐铁这块肥肉如果让董承从豪强口中抢过来了,皇帝势必要与其利益共享。

    然而屯田的前车之鉴已经清楚明白的告诉了皇帝,董承确实是条会咬人的好狗,但他却管不住手底的人。如果让董承的手伸进盐铁官营里头去,过不了多久就会养出一片蠹虫出来,到那时候不仅无益于朝廷,更是给豪强们树立了一个攻讦的标靶。

    东汉时期不是没有推行过盐铁之政,但仅仅只维持了数十年便不得不在多方压力下废除,这其中除了孝和皇帝君权不振以外,更多的是盐铁官营中负责的官僚贪腐横行、所出的盐铁质量太差,引起民怨的缘故。

    皇帝相信自己的权威是与日俱增的,所以就只需要防止奸官猾吏混入新的盐铁官营中去,以免遭到他人的攻讦。

    他知道在抛开董承之后,在这件事上,自己与士人们再无缓冲,他将面临整个朝堂对他造成的巨大阻力。所以三辅与弘农不好妄动,而新收服的河东虽是豪强林立,在朝中却无多少根基,又有产量丰富的盐池,正好可以给皇帝当官营改革的试点。

    桓典不满的看了贾诩一眼:“如今关中安定,各地推行屯田,假以年月,必然人口滋生,府库丰盈,又何须另专盐铁?”

    “桓公。”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还是表现的很客气与尊重的:“朝廷如今唯仰关中捐输府库,实在入不敷出,若是有了盐铁之利,一年之中,当有数百万钱。而况河东近在畿甸,朝廷若置之不理,犹如再失。”

    “孝和皇帝时虽罢盐铁之政,但朝廷仍在各地郡县设置盐官、铁官,不过是将制盐、贩盐交付商贾,单只收纳税赋。”周忠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皱着眉头,接口道:“此政既免经营之功,不与民争利,又尽得盐铁之税,充实府库。陛下若要开源,大可依孝和皇帝故事,专营之事,臣以为殊不可行。”

    皇帝听罢,从座席上缓缓起身,踱步走到竹帘边。透过竹帘的间隙,他感受着阵阵凉风,看着碧波万顷的沧池、以及那巍峨的未央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