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东面的软肋-《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刘琦》


    第(2/3)页

    高昌的嘴角挑了挑,最终不吭声了。

    少时,终于见付遣长处口气,憋的通红的脸色回转了过来,一直憋住的呼吸似乎开始恢复正常了。

    “付兄!”高昌见状大喜,急忙高呼一声。

    刘琦则是招呼人将付遣送回府邸,并着医者火速去救治。

    至于能不能救好,就跟他没关系了,反正人不是死在这就行。

    ……

    这场规模盛大的诸子论经,就在付遣被气昏了过去,而告一段落。

    这一场论经之中,虽然借着机会扬名者甚多,但是论及盛名到达顶峰者,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刘表,一个是刘琦。

    刘表扬名的原因倒是颇为震撼,他和宋忠借着给《左传》批注的时机,将古文经一手推进了荆州官学之中。

    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部分的今文学子,但却赢得了广大古文经儒生的支持。

    今文经虽然在朝野官学中是主流,但随着其内容沉繁,谶纬之术夹杂的越来越多,精华的东西越来越少,古文经逐渐成为了民间的主流,经学在民间向着另一个方向开始发展。

    刘表此时推行今古文同时并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谓顺应时势。

    而随着古文经在荆州的钻研日深,荆州学派承前启后的可能性就越大,刘表想要扬名后世的希望就越大了。

    而除了刘表之外,另一个扬名于世的人就是刘琦了。

    但刘琦此番扬名与刘表不同,不在于其经学之道在论述时有多高的造诣,而是在于其嘴皮子的能力委实出众。

    这份“游说”的功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也不知是谁嘴欠,居然在暗地里给刘琦起了一个外号叫“小苏秦”。

    虽然不甚搭调,但还蛮顺口的说。

    ……

    今文学子被小苏秦在论经大会上一顿损贬,又“折损”了好几位名士,自然是气愤难平。

    一时之间,如同雪花片子一般的——说刘琦拥兵甚重,恐有祸患的简牍,纷纷砸向了刘表的书案。

    真可谓是群情激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