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不想再闻马蹄声-《那年那蝉那把剑》


    第(2/3)页

    为首的那名虬髯汉子嗯了一声。

    四人尽皆无语。

    过了片刻之后,气态儒雅的中年男子抬手搭凉棚,望向越来越近的老儒生,问道:“我们何时出手?”

    身材高大的虬髯大汉平静道:“等他来到魏王宫门前的时候,虽说如今的儒门四分五裂,但毕竟还是三教之列,放在大楚年间,更是当之无愧的三教之首,尤其是其中的魁首人物,不可以常理揣度。当年大郑神宗皇帝命令天机阁诛杀张江陵,天机阁阁主和四位大匠造一起出手,当场战死两人,重伤三人,终于斩杀张江陵之后,天机阁阁主也伤重而亡,我不希望我们之中有人被留在魏国。”

    儒雅男子收回视线,点了点头。

    虬髯大汉眯起双眼,从城门到魏王宫的这段路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看似空无一人,实则在两旁埋伏有众多铁骑,会用他们的性命去尽力消耗老儒生的气力。

    只求让他们多出一点点胜算。

    ……

    进了“正阳门”,便是进了魏国的“东都”城。

    从“正阳门”一路前行,便可直达魏王萧瑾所在的魏王宫。

    不过此时这条宽阔街道上却是没有一个行人,也没有拦路兵甲,空空荡荡,安静无比。

    孙世吾出现在这条大街上,不快不慢地行走,仍是手托书简。

    他左右打量着道路两旁与中原风格略有差异的各色建筑,看着两旁的花草树木,看着檐角下挂着的风铃,不像是要去血溅五步的刺客,倒像是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老儒。

    其实这个比喻也没错,他是第一次进城,也是一个老儒。

    老人活了很多年,读了很多书,也做过很多事,但在事实上,却没有走过太多路,前半辈子在帝都,做官,后半辈子在神都,讲学,甚至连一个锦绣江南都没能走完,更遑论这一海之隔的魏国了。

    所以他也很好奇。

    原来魏国最大的城是这个样子的,与书上的描写相互印证之后,颇感受益良多。

    就在此时,老人的脑海中没来由跳出个有些想当然的念头。

    如果魏王不曾生出那个大逆不道的念头,愿意无怨无悔地做一代贤王,那他就根本不会被封藩魏国,而是留在帝都的庙堂,有他辅佐当年陛下推行新政,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阻力,更不会有那么多的纰漏不足之处,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太平盛世?那该有多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