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都押在外面呢。” 投降的官员不多,文官只有一个典史,武官中,官职最高的也不过是个游击,都是些微末官员。 “叫他们在院子里等候,把电台架起来,我要和总指挥通话。” “是!” 有一个新情况,张晨枫觉得必须及时报告给老大。 突破云梯关防御的时候,张晨枫就发现,与两广之战时期相比,清军在某些战术和装备上,已经有了些许变化。 从黄河水战来看,清军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一改以往只会结大帐、打呆仗的风格,开始以小股部队主动出击了。 从缴获来看,除了火炮,这里的绿营兵虽然仍以冷兵器为主,火铳手极少,但他们装备的,都是新造的火铳。 看来,历史的进程开始有所偏差,由于军情极为不利,原本目中无人的清廷,对于各地杂牌军自行开造火器之事,开始放宽限制了。 重要的是,这批新造的火铳,已经不再是那种老式的鸟铳和抬枪,而是类似于佛郎机火绳枪,射程和准头都大有改进…… 这使得张晨枫意识到,这些绿营的战斗力虽然不堪,但是,其内部依然不缺“有识之士”,很快摸索着在低技术水平下,改进作战的装备和战术。 虽然这些改进,对于讨虏军的优势来说,实在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在某些有利时机和地形下,依然有可能对讨虏军产生一定的杀伤,更不用说,像施琅和王兴这种装备同样落后的队伍了。 张晨枫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动向,他应该提醒林啸,对此一定要有相应的准备,至少应该加快“中正式”步枪的制造速度。 万一鞑子不惜血本,从某种渠道获得了西方的燧发枪技术,将大大增加部队的伤亡——对于二线部队,燧发枪还是有些威胁的…… …… “离山阳还有三十多里,” 施琅到后,张晨枫立即建议道,“全军今晚在安东留宿,明日再战,如何?” 他估摸着,明天午后抵达山阳,天黑之前,施琅的舰队,就可以驶进洪泽湖了。 施琅自然同意。 在他看来,大军晓行夜宿,天经地义。 他的手下和那数千民工,一整天来始终在乘船机动的过程之中。 乘船行军固然省力,但是长期不活动身子,难免血脉不和,肌肉僵硬,在安东上岸适当运动一下,有益于下一步的行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