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御前殿试-《更宋》


    第(2/3)页

    数术和格物郭浩不打算再考了,这个确实有点难为人,郭浩略一思索说道:“国家举行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尔等都是读书人,应该知道读书的重要,如此就读书与国家的发展写一篇文章吧!”

    论教育与国家发展,这在后世根本不用说,郭浩这几年一直灌输读书的重要,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他。

    其实这也不怪郭浩,《老子》中有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先贤的教化在前,《道德经》里还有:“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框裱在宫廷大殿,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每一位帝王要如实奉行,是封建愚民的准则。

    所以很多书籍都和老百姓完全无关,先秦时期只有宫廷才能识字读书,至少要大地主,必是高官。

    由于老百姓是奴隶,甚至没有葬礼。

    中小地主的儿女可以识字读书,是东晋年间的丛林制度才首次诞生。

    丛林制度是缘起于五胡十六国,为了避难才把寺庙设立成读书会所,以求复国,而当时的宗教并未区分某某教。

    所以郭浩想打破一项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想打破人们思想的牢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这道题可以说很难,人才对国家固然重要,可是有那么几个就够了,而郭浩心中想要的答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进士们在太阳底下答题,郭浩和他们一起,坐在紫楼的屋檐下,偶尔下去看看。

    答题期间,郭浩翻看了二十人的档案,结果又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二十个进士都是北方人,竟然没有一个南方人!

    啪!

    郭浩把名单丢在桌子上,转身质问两位主考官:“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哪里有异常么?二十多人全是北方人,你们不应该和朕解释一下么?”

    “这……”

    王溥这次有些语塞,他一直认为他做的很公正,没有任何徇私,但这个问题有些太巧了,他还真不知如何解释。

    “陛下,考中的进士都是北方人,臣认为这在预料之中,因为此次考试多加了两科,南方的士子准备不足,所以成绩自然不如北方。”

    卢多逊反应倒是快,站出来替王溥说话,王溥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点头附和。

    “但是朕不是说了么,后两场乃是附加题,答出来加分,答不出来不扣分!”

    这时礼部尚书上前道:“陛下,臣就是按照您的旨意,结果这些学习无论在经文,还是数术,甚至是格物,都有一定的水平,臣等也是反复对比,最终才选出他们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