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西军出击-《水浒新秩序》


    第(3/3)页

    即便安排一个徐州指挥带路,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地势上,利国监又是山地,高于彭城,官军需要从下仰攻贼军,相当不利。

    万一派出的人少了,贼军只当是徐州原有守军这种软脚蟹,不管不顾地冲上来,麻烦可就大了。

    说白了,战力冠绝大宋的西军,再勇悍,也是人,被砍了脑袋照样会死。

    拉开距离,靠严密的阵型,以强弓硬弩和坚甲利刃打击乌合之众,很容易打出夸张的交换比,让贼军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精锐。

    但要是被贼人冲入阵中,变成了混战,再是精锐也没用,贼人就算拿根削尖的竹子,照样能捅死人。

    这种近身肉搏,以命换命的打法,从来都不是西军的首选战术。

    短暂的交流后,众将达成了一致意见。

    全军压上,拉开间距,一人双火,假作万人规模,以图吓跑贼军。

    没错,就是吓跑,众将根本就没考虑要硬碰硬。

    他们只是客军,南线也不是主要战场,主要任务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本部就这么一点人,为什么要和给口吃的,就能招到兵的贼人拼伤亡?

    更关键的问题,是长时间行军后,全军将士的士气和体力都严重下降,

    官兵的战斗欲望极低,能不打最好别打。

    黑咕隆咚的夜里,一旦与贼人短兵相接,就容易打成众将最不愿意面对的混战。

    最后一个问题,行军序列如何安排?

    简单的讲,就是谁打头阵。

    这一仗既然是驱逐战,那基本就不用考虑首级战功,打头阵不会有更多的功劳。

    还因为黑灯瞎火,远距离看不清官军的军容,

    纵横京东无敌手的贼军,有极大可能不会因为官军人多就被吓跑。

    反倒有可能凭借旺盛的士气,冲上来试试官军的成色再说。

    所以,打头阵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要打一场小仗,让贼人看看西军老爷们可是能崩掉你们牙的硬骨头。

    只有这样,才能让贼军知难而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本战的胜利。

    所以,前锋必须要安排兵额较全,士气也相对更高的营才行。

    很显然,全军这样的营,有且只有两个。

    于是,保捷军凤州第一指挥指挥和广锐军秦州第一指挥,很荣幸的受领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