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 神特么的我朋友-《天唐好驸马》
第(3/3)页
那群大佬更是三天两头的往韩元家里跑,整天催着韩元尽快拿出来一个章程。
就在大唐君臣准备撸起袖子大干异常的时候,一份文书直接打乱了众人的计划。
一份边关的急报送到了李二的桌案上。
吐蕃派遣来了一堆使者团队,想要和大唐进行友好交往,互通有无,而且表明了这个使团是吐蕃王朝的使团,手中更是有吐蕃国王的国书。
现在他们还停留在边关,等待着李二的发话。
李二望着面前桌案上摊着的那份国书脸上露出了疑惑,这吐蕃怎么想起来派遣使者了呢?
前段时间派遣了士卒下山掠夺,被边关的将士刚打退,这就排遣使者来了。
难不成来探查我大唐的虚实?
若书不让他们来的话,天下诸国如何看待自己,若是放行的话,这群人又不知道怀着什么心思。
现在边境突厥覆灭,吐谷浑覆灭,唯一存活的便是这个吐蕃,自己并不是没有考虑出兵吐蕃,但是他们地理位置太过于优越了。
大唐的将士登到了一半就已经体力不支了,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将士昏迷的情况。
李二便放弃了出兵征伐吐蕃的想法了。
“王德,去把齐国公等人传来。”李二对着站在一旁的王德摆了摆手。
不过半个时辰,众人便急急匆匆的来到了御书房。
李二坐在高堂之上闭目养神,下面先来的长孙无忌等人则是面面相觑,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让李二这么着急把他们召集而来。
等到最后一人李靖一瘸一拐的来到了御书房之后,李二睁开了眼睛,把边关传来的急报让王德传给了大臣们阅览一番。
“诸爱卿对于吐蕃来使,你们可有什么看法?”
魏征先是整理了一下衣冠随后站了出来,拱手拜道,“陛下,不管吐蕃此番前来目的为何,我大唐都不该拒之门外,此与礼不合。”
“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万国来使,我大唐都应当以平等态度对待,自有儒雅气度,既然吐蕃展现了友好之意,我大唐应以礼待之,方可显示我大唐上国。”
李二微微颔首,魏征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双方有些摩擦,但是对方既然展现了友好的态度,自己岂能再拒绝。
“陛下,臣也是这么认为的,吐蕃不过偏居一偶,即便他们来到大唐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放在肚子里。而且臣以为吐蕃此举绝对不是为了生事端而来的。”
“我大唐刚灭吐谷浑,吐蕃岂能不惧!”
李二微微颔首,但还是有些顾虑,“话虽是这么说的,只是朕还是有些不明,数月前,吐蕃袭击我边境被击退,现在突然派遣了使者,实在让朕有些费解。”
李二这番话一出,杜如晦便站了出来。
“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吐蕃此举确实有些不妥,但我大唐不畏惧,此番他们有何目的,也是未知。”
“但臣觉得虽然吐蕃派遣了使者,但是边境仍需多加警惕,若是吐蕃有什么异动,当以雷霆之势处理。”
“使者可以来,边关必须加强。”
众人听闻之后,微微颔首。
国与国之间的来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吐蕃,这是大唐第一次和吐蕃进行交流,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不得不多虑。
众人发表完意见之后,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李二。
李二坐在高堂之上全身放松的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一言不发,也不知道再思考着什么。
“吐蕃乃是番邦大国,如今更是统一建立王国,其势力不容小觑,而我大唐数年征战,如今更是稳固发展之际。”
“不易再生事端,不管其前来为何,万万不可懈怠。若是善而来之,则善之报以,若恶而来之,则以雷霆击之。”
“是,陛下。”众人听到李二这话,纷纷齐声拜道。
“既然如此拟制吧。”
“让其入唐,同时派遣百人与之同行护卫使团安全,,命令沿途各州府道不得阻拦。”
“同时传令给守边之将,命其严加防守,切勿松懈。”
“任城王负责此次接待之时,在吐蕃使团抵达长安之前务必将一切礼仪安排妥当,不得有误。”
“同时命京兆府和金吾卫,确保长安治安问题,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朕定斩不饶。”
“臣遵旨!”
群臣行礼拜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