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如何处置-《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2/3)页

    虽然收购官价低了点,但因为粮价放开,粮商们都拼了命地去外地收购粮食,短时间内大量的粮食进入三辅,眼下三辅的粮食已是供大于求。除了官府,没人有如此大手笔的收购。

    若是放着零售,每天负担的仓储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也不知道要卖到什么时候,若是运出关中再出售,又要加上大笔的路费,而且也不确定外地就能卖上高价。等到左冯翊和弘农郡的屯田粮一到,粮价不知道要掉到什么地步,到时想找官府卖粮,人家也不一定肯要。

    何况,虽然二百二十钱远低于粮商们的成本线,但是他们在先前也多少卖了些上千钱的高价粮,将几次的价格中和一下,粮商们即便赔本也赔得有限。因此,大多数粮商还是倾向于一次性卖给官府的。

    几天之内,长安的官仓都忙了起来,粮商们把私仓的粮食运到了官仓,期间因为重量或者粮食质量问题还各种被压价,原定的二百二十钱一石,要是能合上两百钱一石就得额手称庆。皇帝倒是信守承诺,有多少收多少,不久就把长安各官仓充实了起来。

    市面上的粮价稳定在了三百钱一石,这是长安城多年未曾见过的低粮价。

    自从王莽当政,旱灾蝗灾不断,天灾人祸连连,粮食就从来没有够吃过,粮价自然也从未便宜过。等到新朝最后几年,粮价一直在每石一万钱以上徘徊,王莽倒台,三辅大乱时,甚至手里有钱都买不到粮食,长安街上到处有饿死的饥民。更始兴起,刘玄入主长安,丝毫不体恤百姓,动辄强抢,商业十分萧条,粮食也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到了后期更始君臣混战,更是争相劫掠百姓,民不聊生。

    多少年了啊,关中的百姓苦了十几年,终于盼到了建世小皇帝,终于等来了低价粮!

    百姓们都拍手称快,人人脸上带着欣喜,争相称颂皇帝圣明,全忘了两个月前还在偷偷地痛骂放牛小子。如今大家的口气都是这样的:

    “我就说陛下有法子,绝不会任由咱们吃不上饭的!”

    “陛下开仓赈灾,供我们吃了两个多月的义粥,又果断出手,将粮价压到了三百钱一石,真是英明无比啊!”

    “有陛下在,咱们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