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做得挺好-《掌贵》


    第(2/3)页

    如此,侍卫长更加肯定认为那些歹人藏在了宫人之中,这也才能解释那些人从进来到离开都能避开众人视线,隐没于宫中。

    也才能解释今日宫中防务比往日加强了一倍,却还是被人钻了空子。只怕那些人早就有了今日的具体的防务分布,甚至是侍卫的巡守路线,这才能轻而易举避开了耳目。

    至于暗卫,主要任务只盯住了今日宴席的安全,基本都隐没在了慈宁宫,如今日案发这般的更衣处,更是不在他们负责的范围。

    当然,按着程紫玉和太子他们给出的时间,发现差不多的时候,在慈宁宫宴席上有人醉酒跌进了荷花池;有人发生了口舌,辩得差点要打起来;戏班子太后最喜欢的那个角儿丢了戏服,调了不少宫人侍卫帮着一番翻找后,才发现戏服竟不知何时跑到了更衣间的横梁上

    此刻虽似抓到疑点,再深入追查发现,掉入荷花池的宾客是真醉了,不确定是自己脚滑还是被人推了;口舌的几人也是被挑拨,有人故意瞎传话,引发了误会。戏班子那里更是无辜,他们到这会儿还认定是另一个来演出的戏班子故意陷害,两拨人正剑拔弩张

    看似有人故意而为,但却偏似是而非,毫无证据。但这样的小事,却足够吸引侍卫暗卫甚至太多人的注意力,足以起到分散防务甚至调虎离山的效果

    而差不多时间段的小乱子又何止在慈宁宫里边?

    太子出事是在慈宁宫东边往坤宁宫去的方向的更衣处,可西北方和南边都生出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端,刚刚好吸引了附近巡守的侍卫上去帮忙才摆平。

    巧合?不信!

    证据?没有!

    皇帝更生气了。显然,有人在宫里的势力已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他了。这叫他心生恐惧。试想对方今日若谋划成功,他又怎知有人已这般猖狂?这般视皇权于不顾?届时他忙着发落太子收拾残局还不及,又有谁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很快,那个佘嬷嬷找到了。

    只不过,她已成了一具死尸。

    是在往慈宁宫后门去的一口枯井里找到的。

    自杀还是他杀?

    不重要。

    对方败露的同时,已经意味着这个从一开始就在煽动庆嫔的嬷嬷必死了。主谋怕她招认,也必须让她死。

    这一点,其实在程紫玉他们的预估之中。

    没抓到活口也不可惜。

    因为程紫玉和太子的证言也有漏洞。这嬷嬷若被抓到,反而会让他们的证言或露出马脚来。

    所以正如太子所言,庆嫔,同样也是死了的效果才更好。

    死无对证才更安全。死无对证才有利于确保他们没有其他证人的故事的可信度。

    从大局上,也不容易叫这火烧到文兰和朝鲜那里。

    不过,听闻佘嬷嬷已死,程紫玉还是开口了。

    我先前听得真真的,有人口口声声咬定亲眼看见佘嬷嬷进了这侧殿?若是那般,她一个不会武功,年纪不小,还身宽体胖的嬷嬷,又是如何翻过这近两丈高的围墙,跑出去那么远的?

    经她这么一提醒,众人这才想起那位最开始便一直在侧殿门外蹦跶的熊贵人。

    熊贵人她可不止一口咬定亲眼看见佘嬷嬷进了这侧殿,还口口声声肯定是佘嬷嬷偷窃了常贵人的孔雀簪。眼下佘嬷嬷的尸体被发现在百丈开外,也压根就没有什么孔雀簪在身,可见熊贵人所言皆不实。

    可她先前那般言之凿凿,此刻看来,她分明已有所图,哪怕不是罪魁祸首也是今日所有事端的重要一环。歹意非常!

    此刻众人找去,却发现人早已不见。这个时候,他们倒是听见有了有女子的求救。

    侍卫飞冲出去,连皇帝也被惊动着赶了出去。

    眼前,竟是熊贵人和常贵人,两人扭打在了一起。

    原来熊贵人一见形势不好就开始思量跑路了,吃了明亏暗亏的常贵人则早就因为前途蒙灰而恨得几欲吐血,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利用了自己的好姐姐身上。

    于是,当熊贵人要往人群里退的第一时间,常贵人便上去将人挽住了。

    姐姐,咱们也走进里边去瞧瞧吧?

    好妹妹,里边人太多了。不方便。

    姐姐不是说,今日无论如何都要帮妹妹把东西要回来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