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二章 苍蝇之恶-《掌贵》


    第(3/3)页

    她突然觉得,或许抓不到朱常珏才是好的。

    如她先前的判定,朱常珏回来后,不管罪名如何,最坏的下场也还只是一个拘禁的下场。而且珏王府已经被烧,许多证据都断了,皇帝根本不会对他下狠手。

    他依旧可以吃香喝辣,甚至有机会东山再起。

    但他若叛逃在外

    首先,皇帝的位置是绝对不可能轮到他了。

    其次,程紫玉想不出他还能有多少隐藏实力。

    所以他很有可能只会选择藏头露尾,并四处逃窜躲避圣上和将来皇上的追捕。要么,东躲西藏憋屈过一辈子。要么,不甘放弃皇位的他再次垂死挣扎一番,但到那时,他便是谋逆并叛国罪。

    不管届时皇帝是谁,都会对他不做任何保留地诛杀!

    或许,这样的选择更好?

    于是,当程紫玉听闻李纯在追了一半便入宫后,便猜到他或许和自己是一样的心理。既然抓回来也弄不死,不如断了他后路逼他谋反

    甚至,他不用谋反,就这么一逃,在皇帝心里,便已经对他提前判上了死刑。

    李纯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果然,皇帝大怒,当即便给亲卫暗发了密令。

    抓,五湖四海,掘地三尺也要将人抓回来。找到人,若其肯主动缴械便将人带回。若负隅顽抗,便不论死活!

    很简单,皇帝怕了。

    又一次的眼皮子底下。且自己的暗卫都拿不住他,可见他实力已到何种地步。

    而且这一次,皇帝眼看着儿子是将脏水泼到了自己身上,并算计了自己。

    他既然选择假死,那还泼脏水做什么,吃饱了没事干吗?所以,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可能性只有一个。

    说明:在很快到来的某一日,他便要借此事谋反了。否则他没必要弄这么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天怒人怨的凄惨下场,还要假死在众目睽睽下,这正是为他将来的谋反先竖一个旗子,给一个理由在这儿啊

    有人要反,皇帝怎会不紧张?

    确实,珏王府那场大火来的太猛烈,又有太多人都看见珏王从高柱上摔进火海,所以谣言已经和那场大火一样,完全收不住了。

    满京城都知道珏王和两个小皇孙,以及珏王府上下许多人,都被人纵火给活活烧死了。

    鉴于窦王妃在侧门那一出;府中被侵犯投井自尽的尸首;魏虹的凄惨和珏王临死前的指控,许多人都认定了凶手正是皇帝。

    至于原因:有说皇帝多疑暴戾,眼看长子实力越发成熟且不肯退步便起了杀心;有说珏王手握了皇上把柄,皇上故意彻查逼迫也没法要回把柄便只能灭口;

    有说这次彻查珏王府的过程中牵连了太多人,可珏王还是不认罪,皇上原本要逼他低头,哪知弄巧成拙,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反而酿成大祸;

    还有说魏虹前一阵进出宫中,其实她所怀孩子并不是珏王的,而是皇帝的。珏王知晓了这事拿捏了皇帝,皇帝为了颜面和皇威,这才要求彻查珏王,想要逼迫儿子闭嘴

    各种各样的谣言在一天内便传了七八种,每一种都被传得绘声绘色,形象生动。还有说罪魁祸首是太子,一切都是太子筹谋,皇帝被利用尚且不知,反而害死了自己儿子和孙子

    总之,每一种谣言都是冲着皇帝名声去的。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冷酷多疑残暴狠厉无用无能无耻,不能明辨是非,做事不计后果,不顾亲情,毫无人性的昏君。

    然而这不是让皇帝最气的。

    而是朱常珏这一把火后,之前的彻查也不得不就此停止。

    而那些诉状中有九成都没法审了,没有了被告,连可能存在的直接证据都被一把火烧光了,还审什么?

    以至于皇帝原本打算借由彻查去夺权和打压许多老族和官员的行动都只能不了了之。

    甚至被朱常珏抛下的窦氏,苗氏和她们的家族,他都没法动手了。

    这些痛失了孩儿夫君,连家都没了,谁看都是惨绝人寰的受害者,在这种谣言越传越烈之时,皇帝若还对她们下手,岂不是将谣言给落实了?

    于是皇帝还不得不善待她们!

    皇帝吃了一肚子瘪,明知长子活得好好的,可他抓不到人,又该如何证明?

    这种感觉,真如被喂了苍蝇一般恶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