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重兵云集于两江,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虽然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相对于收获,这点抑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要把国都设在了江宁府,那自己虽然只是封疆大吏,但同时也可以直接参与到朝政的管理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可是其它几位总督比不了的。 “不可!”果不其然,司军超干脆了当地出言反对。“江宁府距离前线太近了。两淮流域,接下来肯定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各位,不是我说话诲气,而是我们身为朝廷大员,手握南方千万百姓的生死荣辱,便不能不慎重处理此事。万一两淮的争夺我们失败了,那敌人便能直逼江宁府,没有了两淮的掩护,所谓的长江天险,毫无用处,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要么就是又迁都,逃跑,要么就又是要重演东京旧事啊!”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是点头不已。 “我同意次辅的观点!”宋新俊虽然在政事常中排名最末,但他却是懂军事的,所以在这个方面,自然也是有发言权:“首辅还请三思啊,我们大宋,再经不起这样的惨重失败了。再来一次,只怕人心,就真的无法再聚拢起来了。” 萧诚微笑着站了起来,环视了诸人一眼,道:“仅仅就是这个原因吗?还有别的反对意思吗?有话尽管说出来,今日只是讨论,言者无罪,只要你觉得有理由,便可以说出来大家商讨!” 闽浙总督刘明义左右看了看,站起来拱手道:“首辅,诸位,下官还是认为杭州更为合适。抛开安全方面的原因不谈,仅就财贸而言,杭州也更好。两淮接下来必然是战事连绵,经济就不用说了,肯定一塌湖涂。而我们要抵挡敌人的进攻,还要准备以后的北伐,需要大量的财赋,而国都设在杭州,一是可以重点发展海贸,二来也可以更好地统筹整个南方的财富,更加高效地利用这些财富。” 众人又是连连点头。 “没有其它意见了吗?”萧诚依然不动声色。 众人不再作声。 “好,那我就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新国都设在江宁的原因所在吧!”萧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其一,把国都设在江宁,正是要我等抱括官家在内,都不要忘记了东京被破太上皇等被俘的奇耻大辱。正是要上至官家下至所有官员,都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战火,感受到国家仍然在危亡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覆亡。要让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明白只要我们再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诸位,如果我们躲到后方,比如说杭州之地,那里的安宁、繁华会慢慢地晃花我们的眼睛,迷失我们的心志,让我们错误地以为这天下太平了,可是不是这样的。” 众人不由一阵默然。 “前几天,一位杭州的朋友,写了一首诗给我,让我深以为然啊!”萧诚吟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候,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听到这首诗,在场之中不少人都是变了颜色,特别是业自于江浙之地的一些官员,更是垂下了眼睑。 “诸位,我们大宋现在丢掉了半壁江山,丢掉了国都,丢掉了太上皇和皇帝,东京城内,百万百姓在深渊之中煎熬,据情报显示,东京城中的百万百姓,如今只剩下一半不到了。少的了一半人,要么是因为有一技之长,被辽人抓走了,要么是死了,要么是逃了。” 众人勃然作色。 “可是我们的杭州,却依然是歌舞升平啊,如果把新都设在那里,过上几年,十几年,我们还记得要收复故土,救回太上皇吗?”萧诚厉声质问:“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中,我们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这些危险,而解决这些危险的同时,便也让我们拥有了反击敌人的能力。” 司军超深吸了一口气,辩道:“首辅,即便如此,也只能说是这两地各有长处,至于首辅您说的这些懈怠之心,完全是可以通过教化、法规等予以解决的。” 萧诚吐出一口气:“次辅,你却容我说完。” 司军超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大宋新败,而且败得其惨无比,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振士气,再聚民心。而新都设于前线,皇帝坐镇一线,天子守国门,卫护南方千万子民不受夷族之荼毒,还有比这个更能凝聚人心,更能让百姓们支持新朝的举动吗?” “首辅说得对,天子守国门。”监察院上卿胡屹激动得跳了起来,眼睛里竟然是有泪水在晃动:“唯有如此,方能让所有人都警醒,所有人能牢记国耻,所有人都能聚集在官家周围,戮力同心,光复故土。” 咣当一声,后堂传来了有物坠地之声,众人有些毫升诧异地转头看向后堂。 便连萧诚也有些惊讶。 但片刻之后,众人却是纷纷站了起来,面向后堂躬身为礼。 就连萧诚也是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