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章 设局-《极品古玩商》


    第(2/3)页

    方昊看着刘前海慢慢起身,拄着拐杖往里屋走去。

    方昊注意到这一幕,灵光一闪,终于明白,自己刚才那种奇怪的感觉是从哪来的了。

    刘前海既然腿脚不好,刚才为什么能够那么快过来开门,这明显不正常!

    难道不成刘前海一直在门口等着他?但刘前海腿脚又不好,一直站在门口等他也不太可能啊。

    由此看来,刘前海的腿脚不好,很有可能是装的!

    另外,刘前海都不认识他,就贸然给他打电话,叫他过来收货,是不是有些太突兀了!

    思来想去,方昊认为,现在他可能正在对面一个针对他的局!

    他心里对此到并不是很担心,这种局,无非是利用人的贪念,只要他不贪心,应该就能破解。但光是破解,不能找到幕后黑手,也没什么意义。

    自己应该怎么解决此事?

    正在这个时候,刘前海手里又抱着一只盒子回来了,他把盒子放到桌上打开,里面放着两样东西,一只铜制的盒子,还有一枚印章。

    方昊先把印章拿到手中,这是一枚青田石方章,材质看起还可以,印文为“怡然自得”,从印章上刻的日期和名字判断,这是一枚晚清民国时期的文人易孺所留的闲章,市场价值五到七千左右,具体卖多少,就看各人的能力,以及卖家的喜爱程度了。

    另外一只铜制的盒子,是铜墨盒。

    以前由于砚台不便于随身携带,铜墨盒便成为替代砚台的重要用具。文人出门时,将墨汁倒在墨盒中的海绵上,需要写字时用毛笔直接蘸取海绵上的墨汁,省去了研墨时间,简便快捷。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笔等更为便捷的书写工具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笔,铜墨盒也就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铜墨盒流行时间是晚清民国时期,当时有许多文人雅士参与制作,比如大名鼎鼎的齐白石、陈师曾等等。

    这只铜盒看起来也颇为精美,画家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远山层峦叠嶂,近景临江小亭,江中一叶扁舟,山水交融,意境不凡。

    另外,旁边还刻有一行诗句“一朝入海寻李白,空见人间话墨仙”。

    方昊打开铜墨盒,出乎他的意料,里面居然放的是一颗颗小巧的墨丸。

    墨丸,其实也是一种古墨,我国制墨历史悠久,目前留存最早的墨,当是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墨丸色泽黑中微微泛红,呈小圆饼形,质地细腻,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但外形依旧保存完好。

    因为墨丸的出现,所以当时也出现了凹心砚,使用时将墨丸放在砚上,用研石碾碎,调成墨汁使用。而且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研磨调制成的墨汁,今日仍能书写。

    方昊看到盒子里放的墨丸,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人,潘谷。

    潘谷为宋代制墨名家,一生制墨,他所制之“松丸”、“九子墨”、“狻猊”,“遇湿不败”,“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誉为“墨中神品”,死后称为“墨仙”。

    盒子上刻的诗句,正是潘谷死后,苏东坡为悼念其而写的“赠潘谷”一诗中最后一句。

    这些墨丸,难道是潘谷所留,但这可能么?

    前文说过,古墨难以保存,唐宋墨相当罕见,更何况这墨丸上也没有潘谷刻的字,怎么就能证明这就是潘谷制作的?

    虽然不能确定是潘谷制的墨,但方昊可以分析一下。

    从古至今,墨的工艺都没有多大变化,墨的质量如何,还是要看墨的本身质量,包括烟质、墨泥捣杵(坚实和孔隙)等等,墨工还会加入熊胆、珍珠、麝香、桂皮等名贵中药,目的是防止变质、墨身变形。

    就像盒子里的墨丸,一打开,就有淡淡的香味飘入方昊鼻腔。

    至于墨的好坏,从外表也能加以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墨质坚实如玉,光亮,润滑表面有丝丝发理,显示出浑厚和墨色泛出青紫光的当是佳墨。如果墨色暗淡无光,泛出红黄光或显露出白色,又容易锻炼,我们称为劣品。

    这些墨丸由于经过长时间的保存,有着很明显的氧化痕迹,古墨的表现也都有体现,并且质地也看起来很细腻,再加上发出的异香,可以肯定是好墨无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