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火中取栗(十四)新三崎城-《大明元辅》


    第(1/3)页

    如果有人问,丰臣秀吉麾下谁是最受信任的“外交官”是谁,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丰臣秀长。这一次派人出使三崎城,丰臣秀吉特意派人返京把丰臣秀长请了过来,命他亲自跑一趟三崎城与罗远会面。

    丰臣秀长何许人也?他是丰臣秀吉之弟,乳名小一郎、小竹。他有一个特点是一直随哥哥秀吉姓:早前是木下,秀吉改苗字羽柴之后,他就改名为羽柴秀长,天正12年(1584年)时,又因为秀吉被天皇赐姓丰臣而改名为丰臣秀长。

    他在天正13年(1585年)领大和国的郡山城,成为110万石的大大名。天正15年(1587年)时任大纳言,因此被称为大和大纳言。如果简单评价他的一生,就是兄长丰臣秀吉的左右手,在文武两方面都十分活跃,对秀吉统一天下也有极大的贡献。

    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对秀长的评价总体都非常高,如秀长去世之时便有评价说“内修仪者为宗易、唯明正公益礼仪着当属宰相(指秀长)。”而后世则有说法称他为当时“日本最有才华,却又最不为人知的专业幕僚。”

    秀长在丰臣政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秀吉无论在公事或私事上对秀长都十分的依赖与信任。秀长对于兄长的帮助自是没的说,二人配合的也比较好,因此秀长才被抬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总体来说,兄弟关系良好是比较中肯的。

    不过,此次秀吉让弟弟亲自出马也是迫不得已,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还是带着内疚与担心的。原因是从天正十五年底九州征伐后,秀长便开始抱病,只能出席一些形式上的、不用很劳累的活动,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聚乐行幸。此外就多是祈祷疾病痊愈、接受各方探病了。因此原历史上的小田原征伐、奥州征伐他都没能参加,最终病病殃殃三年多而去世。

    当然,秀长也不是完人,缺点就是比较贪财。比如九州征伐时,秀长将部分兵粮运回自己的领地去准备贩卖(《川角太阁记》);天正十六年十二月,纪伊杂贺的代官将木材拉到大坂去贩卖,结果得到的钱款被秀长代官吞了(《多闻院日记》),这事让老哥秀吉很生气,新年参见都没让秀长去。

    原历史上秀长去世之时,家财有金子5.6万枚,银子堆了将近13平米的屋子一满屋(《多闻院日记》)。不过其大功绩还是能盖过小缺点的,其他兄弟不和之事倒是再也没有。

    此时的秀长已经病重,丰臣秀吉特意派加藤嘉明用水军以京华购入的武装运输舰将其接过来,在骏河湾东部的韮山城登陆,只走了一小截陆路抵达小田原城以西的石桓山城。

    秀吉亲自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洗尘宴,然后两兄弟私下会晤,秀吉又面授机宜一番,许他全权去与北洋海贸同盟在三崎城进行交涉。

    秀长却又在小田原城外休息了几日,先派人联络了三崎城方面,待“铺路”完毕,他才抱病启程,于四日后抵达三崎城外。

    虽然病重,但自他进入三浦半岛以后,他就仔细观察了海贸同盟对三崎城城防的经营。半生戎马的秀长发现,三崎城除了本城之外,还拥有北面两道陆上城防体系。

    第一道在镰仓东南的大楠山附近,海贸同盟依山临海修建了两处“城池”,背靠背封锁三浦半岛,一城向西面对相模湾,一城向东面对江户湾。

    说这是两处是城池,那其实只是日本人眼里是城池,其实在京华而言只是中型棱堡,互为犄角的建在半岛连接部中间的山区。

    这道防线最早是黄芷汀提议建设的,由于关东分舰队带来了京华基建的专业人士,修建两处中型棱堡不费多少工夫,人力方面仗着日本人工便宜,也没花多少钱。真正费钱的反倒是京华从大明本土给三崎城方面送来的那些铁棍(弱化版的钢筋)和水泥。

    秀长继续向南进发,到了油壶(地名)附近又看见了第二道防线。这里是南下进入三崎城最近也最窄的地区,东西宽度只有五里余(2.7千米),海贸同盟完美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在这道防线上采用极有“唐国”风采的手段,兴修了一道“长城”。

    这道“长城”实际上是一道戚继光式的炮堡长墙,每隔两百米即设一处炮台,炮台上有固定炮座三处,分成三个面向:前方、左前方、右前方。实际上,这种设置和棱堡的火力设置思想类似,就是即可以对远处的正前方开炮,临近城墙时又能形成交叉火力。

    除此之外,“长城”的城墙上方均设计火力口,也就是火枪手使用的城垛。这样一来既可以居高临下形成强大的火力压制,又可以执行传统的守城策略,如倾倒滚木礌石、火油金汁等,可谓是只要有人守城,基本万无一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