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谏臣担当-《皇兄何故造反?》


    第(2/3)页

    陈镒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道。

    “陛下,臣身为风宪之长,除了上谏君王,亦需下抚舆情,臣固然不赞成互市一事,对于王简斋擅自决断也颇有非议。”

    “但是,朝廷自有规制,政见不同,自当于廷议之上辨明是非,而非鼓噪聚众,威胁朝廷,叩阙一事,名为犯颜直谏,实则是裹挟朝臣,以下犯上,此非人臣当为之事。”

    “叩阙一事,若非国本动摇,动荡社稷,断不可为,否则君臣对立,内廷外朝互生隔阂,朝野动荡不安,政务不畅,反而是取祸之道,为害天下。”

    “罗通为一己之私,诡言大义,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心实为可诛,臣自然不能同流合污,不分是非。”

    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赞道:“说得好,先生不愧为风宪之长,科道表率,如此作为,方是朝廷栋梁。”

    从陈镒口中听到罗通名字的时候,朱祁钰就立刻将舒良禀报上来的消息和这件事情穿了起来。

    罗通投靠了英国公府,这是毋庸置疑的,或者说,杨善还在的时候,罗通就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只不过杨善被罢官之后,他才真正进入核心层当中而已。

    站在张輗等人的角度上,他们肯定是不希望互市达成的。

    但是要阻止此事,也并不容易。

    朱祁钰原本以为,他们打算在廷议的时候发难,但是没想到,他们玩的更大,想要直接叩阙。

    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廷议是处于决策的过程当中,叩阙则是在廷议结束之后。

    如陈镒所说,就算不赞成互市,也该在廷议的时候提出。

    廷议本来就是商议政务的时候,不管如何发难,哪怕是私下串联好,只要不出格,都属于正常的讨论范围。

    但是廷议结束之后叩阙,就是正面的迫使朝廷更改已经形成的决策。

    换句话说,叩阙的性质,是朝廷大臣对于皇帝的决策不满到了极点,集体请愿,迫使皇帝收回成命的手段。

    这也是叩阙的风险极高的原因所在,大明没有一条罪名叫叩阙之罪。

    但是这种行为,无异于在挑战天子的权威。

    他们为数不多的筹码,就是人多势众,以及所谓“犯颜直谏,匡正天子”的口号。

    但是这都是虚的,没有一个天子会甘心被人胁迫。

    遇上冲动的天子,当场就能把蹦跶的最厉害的丢进诏狱,当然,代价是一个不纳谏言的名声,以及无穷无尽的求情奏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