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世民一脸激动和期待的表情。 楚笙对于老李等四人的表现很满意啊。 于是继续开口娓娓道来。 “这科举制度,起源与南北朝,可是就是这个隋炀帝,在科举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这一点他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咱们几个在这里高谈阔论一番的。” “首先,科举制度改变了朝廷的用人制度,使得肯努力,有才识的青年才俊,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这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朝堂势力的弊端。” “老李,你们几个试想一下,一个帝王啊,朝堂之上尽皆是世家贵族子弟上朝为官。” “老李,若是你是陛下,你心里会安心吗?你晚上能睡的安稳吗?你能保证他们都听你的话吗?是不是这帮人随时都有造反的可能啊?” 楚笙话音落地,李世民手里的酒杯一个哆嗦,差点就翻倒在酒桌上。 楚笙的话,一字一句都说在了他的内心深处。 也是他曾今最为担心和害怕的事情。 就算是如今,也时刻不敢掉以轻心。 “楚公子,所言甚是,若是如此,真的是让人寝食难安。” 李世民尴尬的苦笑着回应道。 “所以说吗,隋炀帝还是有不少功劳的,包括修筑长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即便是如此,此举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楚笙想起千年以后依旧闻名于世的长城,心里不仅感慨万千。 若不是隋炀帝再次重新修建一次长城,后人们也许就看不到这巍峨壮观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了。 历史不应该只记得秦始皇修长城。 若是没有隋炀帝再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和补建。 说不定这万里长城永不倒,最终只会成为一句空话而已。 “楚公子,这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楚公子讲解的非常详细也分析的非常透彻。” “现在是不是该说说这当今天子的事情了。” 李世民厚颜无耻的开始自荐起来。 而且再一次亲自为楚笙斟酒。 因为他太渴望得到楚笙的评价了。 而且从他对隋炀帝的评价里,李世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楚公子对自己的评价,应该会略好一些。 这让李世民内心想想,都感觉有些激动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