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王守仁拱手笑道:“前次未见北庭侯,下官时常耿耿于怀,不意此番天子派遣,可见西陲少年英才,真真是足慰平生。” 这人也是个人儿精,他明摆着说自己就是为天子当耳目来的。 但他却还有前次拜访而不得的个人交情。 卫央笑道:“京师重地,‘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不知有几多,我哪里当得起阳明公一声‘少年英才’之称,请!” “不忙,且不忙,下官奉命有几位同仁,正要介绍给北庭侯。”王守仁指着站在一旁神色稍有些拘谨,但也有一段风骨的中年官人,“此为南京太仆寺同仁范汝秀,系宋朝文正范公之后,北庭侯可知?” 原来是范仲淹老先生的后人。 卫央拱手道:“虽不知范先生之名,却久仰文正公品德,老先生在郡县为能吏,在庙堂为辅佐,在边关为上将,我辈小子当以文正公为榜样。” 范汝秀拱手还礼,眼睛打量着堪称繁华的“侯府”,心里倒有七八分的期待。 王守仁又道:“这位是南京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胡大海,监管南京宗人府事务事。” 还真是…… 这样子做的挺足啊。 卫央面色不改,拱手一笑道:“胡郎中有礼。” 胡大海还礼,道:“见过北庭侯。” 卫央笑问道:“三位风尘仆仆,此来定有深意,是喜是忧?” 王守仁笑道:“是喜是忧且不知,须待北庭侯自决。不过下官倒是有一件喜事,不知北庭侯是否为下官恭喜?” 卫央惊奇道:“莫非天子任阳明公为甘肃总兵?” 范汝秀轻轻一笑,倒是胡大海嘴角抽了下。 王守仁笑道:“那可超过下官的本事了,天子以下官为四川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此事是喜是忧?” 卫央心里起疑,老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但他明白王守仁的来意,这是不与他谈个人前提来的,这是谈天下苍生来的。 这可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切入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