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西军的规矩,任何新来的人都要先经过至少三月的训练,就算西军原本的将校也要经过内务培训之后才可升新的职务。”银安殿端坐着一个老将,大约五十岁左右,头发已经全白了,老王爷对他很礼遇,亲自解释道。 老将身后还站着两个二十多岁三十岁的校尉,已经穿上带着蓝色军衔的铠甲,七个蓝缨足以显示他们如今的地位了。 年长一些的那个见到老将不说话,连忙走出说:“西军的规模标下已经明白了,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入学?” “越快越好,尽量今天就去报到,早点去才能早一天从军,卫央这次回来,估计是要多休息一段日子,但谁也不知敌人什么时候又会给他出手的理由,若是迟缓了,你们可能跟错过下一步的行动,那就太可惜了。”老王爷眉开眼笑。 老将这时候才说:“北庭侯年轻有为,末将着实很佩服他,不过,连年作战,虽然能够每次出手都有收获,但西陲如今的局势并不容我们乐观,若能休养生息一阵子,下一次直接灭掉察合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陲纷争不休之现状。” “此事须与卫央好生商量才行,你们没见过,这小子一时一个想法,一有想法就去做,拦不住。”老王爷大笑。 这时从外头进来两个穿着布衣看着很低调的年轻人,还有点睡眼惺忪。 两人进门拱手口称:“姑丈大人。” 老王爷目光闪了一下,注视着两人情绪很复杂。 这是小郡主的外家人,也就是母舅家的两个儿子。 不过,他们是庶子。 “你们能来,老夫很高兴。”老王爷缓缓说道,“你爹爹在书信中说过,你们不喜欢文事,只喜欢舞刀弄枪行军打仗,这没什么错。不过,军中的规矩你们也知道,怎么样,昨夜在外头歇息的时候考虑过要从事什么职位?” 两人齐声道:“愿为军中小卒。” 他们的能力并不很强,甚至有些平平无奇,他们倒也有三分自知之明。 只不过,他们可不想从小卒开始做起,依照他们的想法,最好能当个从军文书之类的最好。 毕竟,军中规矩再严格那也是自古以来只有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升迁才快不是?! 老王爷对他们的想法十分了解,故此在考虑怎么最好的安顿他们。 “老夫很难啊,安排吧,对别人不公平,人家都是一刀一枪拼搏出一个前程,他们坐在军中写几个字就能等军工到手,别人怎么看?卫央最少是反对的。”老头儿心想,可要是不安排,“毕竟如今要恢复往来须先有个由头啊,这可真难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