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卫央有点挠头。 怎地还剩下两把? “天知道,人老了有个心劲儿,那也是个很好的由头,不要管。”小郡主笑道,“此外同一批铸造的长剑,论质量不比咱们家的九把长剑,但也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我让人给华山派三位送去了三把,宁女侠回信,说他们很喜欢。军中骁勇之士嘉奖的时候送一把,朱伯伯赵伯伯他们一家也拿了两把,自家孩子也要有,这也能理解。此外,我们铸造了一把‘定国剑’,爹爹回来后佩戴上。” 她看着卫央的脸色,小心地商量:“天子那边……” “你们做好的决定我双手赞同,”卫央道,“家有贤妻,我心甚慰啊,好,取了名字就给送过去,毕竟接下来要算账了,送点礼,相信皇帝也懂咱们的心思,他也不好出手阻拦了。” 好! 卫央不由又抢一步揽住小郡主的细腰,大大的让她用了半晌功夫紧急重温了一遍九阳神功的换气之法。 “夫郎就爱捉弄人。”小郡主羞的不行连忙要张罗吃饭,“端午快到了,咱们正好去踏青。” 嗯,这里头有合理的解释啊。 你看,端午节,我踏青没啥问题吧? “还要顺路看一下植树造林,一部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林还草工作进展的怎么样。”襄阳叹息道,“如今我们西陲拿到户籍的家庭便有一百万户了,算人口早已超过六百余万,还有一些偷偷跑来的,在这观望的,经商的,旅居的,人口太多了,许多民众已经在偷摸开垦荒地,若再不解决耕地的问题,粮食安全难以保证,医药方面的所需地,建筑方面的用地,将会逼着咱们不得不加强在关内的农业安排,这很不安全。” 她甚至明确说道:“这几年天下的气温波动很大的,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供应充足的粮食,一旦一处歉收那是要引起大问题的,我们的道路运输还不足以保证各处供应都能及时送到。” 卫央越看越欢喜,如今的襄阳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理想,有盼头,有精神,哪里还会再有当年那般令人痛惜的颓丧?! 这很好,但是你那剑名莫问是不是可以改一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