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意外发现-《大唐好男人李元霸》
第(1/3)页
李元霸了解他的为人,也不绕圈子:“陛下英明!现在的问题缺乏硝石,没有硝石就没法造火药。我知道罗家甸的西山有硝石,只是听当地的老人说,很多年前因地裂而给埋了。要是开采的话,需要很多人力,这才来请陛下帮忙。”
李渊眉头一皱道:“地裂给埋了,就算要开采,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问题,李元霸也想到了,只是除了这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只能试试了。
萧瑀接过话头:“李渊,臣知道有一个地方的硝石特别多。”
就目前来说,硝石是制约火炮的唯一因素,李元霸眼睛特别明亮,忙问道:“萧大人,在哪里?快说。”
这话正是李渊要说的,也是死盯着萧瑀。萧瑀笑道:“臣闻绵州的青莲附近硝石特多,可以从那里运到长安来。”
绵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的绵阳市,江油的青莲是诗仙李白的家乡。绵阳市管辖的江油在宋代大量出产硝石,宋王朝曾在这里大量熬硝。萧瑀说的就是这地方,只不过因为火药还处在萌芽期,不为人重视罢了。
李渊二话没说,道:“那好,我马上下令,要绵州把硝石运来。”
李元霸想了想,问道:“这得多长时间?”
李渊略一估算:“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月。你放心,数十年我们都等下去了,这个把月我们还等得起。”
唐朝的交通特别发达,从四川运送东西不需要翻越险难的秦岭,可以通过水运出三峡,进入长江,转入汉水,再经过几条水系,辗转运到华阴,然后通过陆路到达长安。之所以不能通过水运直接运到长安,在于渭水多沙,隋文帝开凿的通渠泥沙过多,不便航运。
李元霸不知道这些,略一沉吟道:“既然如此,就不必运硝石来长安,可以叫绵州熬好再送过来。”
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李渊虽不明熬硝为何物,也能明白其好处,点头道:“如此甚好。要绵州熬硝自是没问题,只是这方法得去人指点。这事,你要安排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