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夹心饼干我来做!】(求月票!)-《我要做港岛豪门》


    第(1/3)页

    10月初,《东方日报》率先抢到新闻‘最年轻的太平绅士’,对自家的老板大肆赞美!

    忧天下之忧而忧!——港岛突然人口暴增,直至今日,依旧有大量的难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生活贫困潦倒。

    是pg拉链的老板吴光耀,又一次挺身而出,不顾管理层的劝阻,执意招工5000人。

    以pg拉链的销量,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工人!

    吴光耀告诫管理层:“难关是一时的,此时正是需要全港民众同心协力,共渡难关。风雨之后,必是彩虹!”

    当吴光耀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差点没有把脸低到桌子下面,这沈宝兴怎么好意思夸的出口!

    当然,羞愧之后,吴光耀也觉得沈宝兴宣传的没错,自己年纪轻轻就被港府授予‘天平绅士’,自然需要更多的公众影响力!

    办报纸的初衷,就是要的这个作用,不然吴光耀还真看不上那点利润!

    不过唯一让吴光耀不满的是,这沈宝兴居然把自己的管理层,当成了反派,以突显自己的盖世身影。

    自己的管理层,可是没有反对过啊!

    华人的报纸普遍都是赞扬的声音,至于英文报纸,也没有几个华人会看!

    ......

    吴光耀的授衔仪式,在总督府隆重举行!

    邀请了不少华人前来参观体验,以加强港府对华人的友好和重视。

    地位从来是靠自己争取的,不是靠人施舍的。

    早期的港岛,华人虽多,但地位低下,多是从事苦力劳动。

    在英人的眼中,自然就成为了下下者。

    林赛洋行大班,甚至用轻蔑的语气向英报的记者说:“土~著华人,就像一群会说话的役马!”

    当时的华人,明智未开,就算别人侮辱了,又不敢伸张正义!

    真正使洋人开始修正看法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移民潮!

    太平天国失败后,大批的太平军逃到英殖民地港岛避难,他们当中有地主、官僚、士大夫、富商等,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们来港不仅带来了财富,还带来了文化。

    这时候,港岛的华商开始发展。

    不可小窥这些华商,他们对活跃港岛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直至1880年,港岛的抽水(税收)已经有90%来自华人。

    港英当局对华商崛起,持有节制的欢迎态度;

    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统治的港岛是一个蛮荒地方;

    但是又不想华商取而代之英商,港岛沦为华人的港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