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请殷家长辈出山-《晋末多少事》
第(3/3)页
杜英打量着王坦之,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杜英自然也不可能深究王坦之冷眼旁观的罪过,更何况人家本来就是王氏的人,选择站在刺史府这边,已经是弃暗投明:
“文度客气了,有文度在,有康伯(韩伯表字)在,刺史府愈发井井有条,我府上掾史不多,但也不能少了两位!
日后王师东出潼关、北定中原,更是需要两位为臂助。治国安邦,杜某还是需要诸位班班大才。”
杜英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王坦之和韩伯这些人摆明了要当墙头草,现在自己力压王凝之,他们也跟着倒过来,但是至少他们之前在本职工作上并没有太大的差池。
尽职尽责称不上,但是好歹是有贡献的。
现在杜英许给他们更加稳定的未来,自然也是把他们更紧密的团结在身边。
王坦之当即拱了拱手:
“太原王氏愿意和江左通商,另外王氏家中子弟,也仰慕关中书院久矣,所以余有不情之请,请刺史准许他们进入书院读书。”
王坦之干脆利落的表明态度,韩伯和郗昙也纷纷起身,韩伯慨然说道:
“刺史,实不相瞒,自殷家家道中落后,殷韩两家,只能抱团取暖,既然江左无我立锥之地,那么属下愿意请示族中,派遣子弟前来关中求学,以沐关中新政之春风。
另外,听闻关中书院需要教书先生,殷家素来治家以学,若是刺史不弃,属下可请族中长辈出山,以帮助书院教化子弟、安抚蛮夷。”
王坦之不由得挑了挑眉,他没有料到,韩伯投靠关中的决心,比自己还大。
请族中长辈出山,和让家中子弟前来,这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了,前者更能表示对于关中的重视和投效之心。
尤其是殷家的长辈之中,可是有被贬为庶民、赋闲在家的殷浩。
看韩伯那慷慨陈词的模样,他十有八九是把心思打到殷浩身上去了。
就算是殷浩北伐失利,引来口诛笔伐,也不能改变他在江左清谈名流、山林隐士,乃至于整个朝野间的名望和身份,时至今日,人们提到殷浩,仍然要称呼一句“渊源公”、“殷中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