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各自变招-《晋末多少事》


    第(2/3)页

    “不错,从许昌,到淮南,顺着汝水入淮水,一路上可是颇为顺遂啊。”杜英径直说道,“我们也不能小觑对手搜集消息的本事,说不定权翼已经知道镇西将军卧床不起,也就能够推测出江左、荆蜀各方会在寿春争权夺利。

    大司马想要在襄阳冷眼旁观南阳战事,那么权翼又为什么不能收兵许昌,窥探寿春,也做这个黄雀呢?”

    “寿春,寿春······”王猛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这下寿春可真的要热闹起来了。

    都督,若权翼在姚襄军中,则姚襄应该会挥师北上河东。若权翼在南阳军中,则其应该会率部重返许昌。

    所以我军必须要出河东、击许昌,步步要走,步步不能错!事不宜迟,余不能再等了,即刻前往蒲坂军中。而许昌这边,恐怕就得交给都督了。”

    “师兄也觉得我应该走一遭?”杜英顿时好奇问道。

    率军东出,杜英一直以来都有这个想法。

    但是杜英又有所担心,既是因为凉州,乃至于关中本身,都存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也是因为巴蜀、荆州等各方势力迟迟没有表露出对关中鲜明的态度,而河东的张平、北方的铁弗部等虽然都已经被杜英划入敌对势力的范围,但是他们也并没有明确露出过敌意。

    所以这些人都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仇寇。

    这些不稳定因素加起来,让杜英并不想轻易离开长安。

    并且他在不久之前把长安城周围走了一圈,也发现长安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甚至说日新月异都不足为过。

    关中各个府衙在杜英的指点下,举一反三,的确有很多让杜英都感到惊喜的创造和革新。

    因此杜英更想要留在长安,既是观察这些或许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超前思想,是如何在这里生根发芽,并且发生一些令人惊喜之改变的,当然也是为了在一条道路可能走偏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更正,以尽可能的减少走弯路。

    而一旦杜英率军出征,自然就又把长安变成了“放养”状态。

    最终所能得到的结果,总归是难以猜测的。

    “现在或许还不着急。”王猛摇头,“谢镇西还在淮南一天,羌人就还翻不起什么风浪。

    而且就算是谢镇西真的有什么不忍见之事发生,江左必然也早就派人前往寿春,等着接过来两淮兵马之权。

    再加之大司马还屯兵姑孰,既有虎视江左之意,也有北顾两淮之心。要说大司马没有一点儿对中原以及青徐等地的图谋,那是不可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