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零章 正为此来-《晋末多少事》
第(3/3)页
说来也是可惜,若是谢镇西还在,这一战,我们或许能够打的更从容一些。仁祖当年在荆州,我等之间虽然也有一些不快,但是大事上还是能达成一致的,若非仁祖为我镇守江夏,扼汉沔之北,余也很难引兵入蜀······
没有想到,昔年荆州一别,再至两淮,本以为可以并肩作战,却已经是天人两隔······此次没有了仁祖,两淮之战竟转眼就变成这般小儿胡闹之局!”
郗超淡淡说道:
“若谢镇西还在的话,倒也不是没有问题,我们可能就很难站在这个地方了。谢万石一通胡闹,其实主公还是获益了,不是么?”
桓温叹道:
“你倒是会安慰人。奈何如今余虽已到淮水边,可是鲜卑人一时半刻怕是不会南下了,必然要先拦住谢万。
所料不差的话,杜仲渊也会横插一手,帮助谢万于淮北抵挡鲜卑人。这也就意味着,余若不渡淮水,则只能隔岸观火。
若为世人所知,恐怕就会说大司马并没有多少真本事,只会跟在后面捡便宜。”
“成王败寇,明公就算真的只是捡便宜,最后能够做那得利的渔翁,又有什么坏处?到时候史书上,谁又敢说明公的不是?”郗超微笑着说道。
“但是,若他们胜了呢?”桓温皱眉。
“谢万石此人,一向目中无人,于军中,必然难以优待将士、不得人心。于战场上,恐怕也会不把敌手放在眼中,因此万石若能胜,那明公大概就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做陶侃更合适一些了。”郗超解释道。
陶侃为荆州刺史,以重兵屯荆州,但是从来没有率军南下争夺权位之心,盖因那时建康府中还有一位王丞相,还有强大的庾家后族。
若谢万这一战能够一战成名,那么这等允文允武的人物必然会受到王谢世家的重点栽培。
那简直就是又一个王导,在这种情况下,桓温大概只能考虑做陶侃,老老实实的蹲在荆州,混一个善终。
桓温也露出笑容:
“这天下,哪里有那么多王丞相,能挽狂澜于既倒?
不过啊,这谢万石不配,杜仲渊却不见得不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