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想象力-《大秦五百年》


    第(1/3)页

    在汉武帝时期,汉军要深入北方草原打击匈奴,最大问题是容易迷路,一旦有了指南针,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造纸术、印刷术,是可以近期发明出来的。

    不仅仅是节省制造成本,更是节省存放空间。

    在咸阳王宫、各级官署衙门,需要大量的空间存放相关档案资料。

    子婴又再沉思起来,思忖着还可发明什么物品,或改善什么技术。

    越来越多的物品和技术,在子婴脑海中浮现。

    脚踏三锭纺车、诸葛连弩、三弓床弩、寒鸦箭、炼钢术等等,还有更多更多,可以在这时期发明出来。

    子婴作为一国之君,要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总不可能赤膊上阵,天天指挥、监督工匠,最好有信得过的臣子协助管理,再挑选出合适的工匠、合适地点进行研究实验。

    这方面,最好还是跟尉缭商议。

    接下来,子婴在布帛上画着图案。

    第二天,子婴召尉缭前来。

    尉缭首先汇报了秋收情况。

    今年秋收顺利,没有发生耽误庄稼收割的现象,预计收成不低于去年同期。

    “丞相请看!”

    案桌上放着三块布帛,每块都有一个图案。

    第一块布帛上画着的是曲辕犁。

    当尉缭看到第一块布帛时,立即被吸引住了,拿起布帛仔细看了又看,神情中流露出惊讶、欢喜之色。

    “妙啊!妙啊!”尉缭赞不绝口。

    现在的耕犁,犁辕是直的。

    而图画出来的耕梨,犁辕是弯曲的,辕头大不相同。

    “此耕梨,为名‘曲辕犁’。犁辕改为弯曲,长度缩短,辕头这里安装的是可自由转动犁盘,这样不仅让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子婴在详细解说着。

    此时的尉缭,激动万分,说道:“真是妙!此‘曲辕犁’,是大王所想出来的?”

    原本的耕梨,犁辕是直的,耕作不仅更费力,又难以调节要翻土的深浅,转弯不方便,操作不灵活。

    有了这种大王所说的“曲辕犁”,明显节省了人力和畜力,让农户们更快做完原本事情,腾出时间干其它事。

    原本的直辕犁,一直伴随着古代农耕民族,直到唐代才改进成曲辕犁。

    “正是我想出来,现在的耕梨犁辕是直的,称作‘直辕犁’。”

    曲辕犁、直辕犁,很好,名如其实。

    “天才!大王真乃天才也!”

    尉缭开怀一笑,竖起大拇指夸赞着,很少有这么兴奋过。

    大王居然有如此想象力,接连发明椅子、象棋、饺子、曲辕犁,还发明了许多新词语,是古往今来难得的天才。

    “丞相再看看这两种!”

    第二块和第三块布帛上,画着的是龙骨水车、水转筒车。

    尉缭一看图画,就能大体上知晓这两种物品的妙用。

    此时此刻,他心中的惊骇、激动,不知怎么来形容,大王乃超级天才也!

    “此物乃龙骨水车,可……”

    子婴在详细讲解着。

    龙骨水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

    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

    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

    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既可灌溉农田,若遇水灾时可用于排涝。

    龙骨水车,是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一的毕岚发明,三国时期的马钧加以完善。

    “此物取名为‘水转筒车’……”

    子婴指着第三幅图案详细解释着。

    所谓水转筒车,是利用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的农业灌溉机械。

    筒车一般要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且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水轮不停转动,从而将地槽里的水通过水轮上的木筒或竹筒提升到高处,最终流进农田进行灌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