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添一把火-《大秦五百年》


    第(3/3)页

    数百秦兵几乎在同时策马冲了上去。

    匈奴兵未料到秦军会突然向前冲,匆忙拉弓射箭。

    小连弩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左右,骑兵向前冲从七十多米接近到五十米,只需要很短时间。

    匈奴兵先射出第一轮弓箭,有七八十名秦兵中箭。

    当他们右手去拿箭囊箭支时,秦兵已冲近至五十米左右。

    “嗖嗖嗖……”

    连弩射箭了。

    数以百计的连弩同时射击,密集的箭雨向敌军飞去。

    匈奴兵哪里有机会再射出箭支,最前的两百余名匈奴兵无一幸免中箭。

    秦兵再继续向前冲去,收购着后方匈奴兵。

    等十支箭矢射完时,有五百余名匈奴兵倒下,有些人还是身中数箭。

    其余匈奴人箭矢目睹此等神兵利器,无一不被震撼。

    连弩箭矢射完了,王翳和部下们以最快速度调转马头往回跑。

    剩余四百余名匈奴兵射箭,一轮射击下来,有五六十名秦兵中箭倒下。

    当匈奴兵做完射击准备,重新张弓搭箭拉弦时,秦兵已在射程外。

    双方一轮交锋,秦军以百余人代价干掉敌兵五百余人。

    这是王元想出来的战法,小连弩射程比弓箭短,必须以最快速度冲入射程内用连弩射击。

    在后面观察战况的拖昆木,把秦军武器射程看得清清楚楚,有效射程不超过二十五丈。

    基于这个射程,秦兵突然间冲近,其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要快速冲到射程内射箭。

    拖昆木看着中箭倒下的秦兵,新武器随之掉落地面。

    他下令五千人出击,要确保有机会拾得这种武器带回去。

    了解到秦军新武器射程后,只要能夺得武器带回去,就算折损的人多一些,也算完成单于给的任务了。

    曹斌见敌军大队人马出战,下令全体迎战。

    前方阵亡士兵的连弩,绝对不能被敌军捡走。

    王元有严令,阵亡多少个士兵,就必须拾回相应数量的连弩,要不然就是军官失职,会有严厉惩罚。

    曹斌将部下分成四队,每队一千五百人,慢速向敌军压了上去。

    跟上次一样,在靠近到一箭距离时,匈奴兵射箭了。

    这时秦兵突然加快速度向敌军冲去。

    在付出一定伤亡代价后,冲近小连弩射程内的秦兵,用连弩收割着匈奴兵。

    当第一批秦兵射完十支箭矢后,迅速向左右两侧散开,第二队秦兵接着冲近,同样用连弩收割敌兵生命。

    第一队秦兵从两边绕到第四队秦兵后面,动作麻利地装箭矢。

    四队秦兵如此反循环反复冲击,不间断地有密集箭矢射出,成为了匈奴兵的噩梦。

    匈奴兵想靠近秦兵倒下的地方拾起连弩,秦兵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目睹如此情景,拖昆木脸色非常难看,心情非常不好受。

    这时,他望见更远处尘土飞扬,不久后看清楚了,是秦军援军来了,如果再不走,恐怕要全军覆灭了。

    撤退的命令下达,匈奴兵全线撤退。

    战场上丢下数以千计的尸体,拖昆木带着部下灰溜溜地撤走了。

    曹斌并不追赶,等候着援军到来。

    “王军候中箭了!”

    只见王翳肩膀中箭,下马由医卒救治。

    在王翳最后一次带部下向敌军发动攻击时,不幸中箭了。

    曹斌上前查看,王翳中箭部位伤口虽然有些深,但并未有生命危险。

    援军有一万人,由李必亲自率领。

    来到交战地点后,曹斌向李必报告作战情况。

    经过统计,这次交战,杀敌4105人,俘获战马1855匹,秦兵战死847人,重伤115人。

    所有阵亡的秦兵,连弩都被收集起来,数量刚好吻合。

    此时,李必在想着,冒顿了解到连弩射程,了解我军战法后,会采取什么对策应对呢?

    ——————————

    拖昆木回到南套平原后,立即向冒顿报告,把作战经过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

    原来如此,秦军武器射程不到二十五丈。

    没能抢得一把这样的武器带来会,真是可惜。

    冒顿在思考着应对的办法。

    片刻后,冒顿想到了办法。

    ————————

    当秦军出击截断粮道时,途经河套平原的联军运输队还有好几支,得知消息后都没有再前进,就在原地驻扎下来,派人向自身所属国家报告情况。

    最先接到报告的是赵国。

    赵歇、张耳都吃了一惊,担忧起来。

    张良和刘邦接到这个消息后,同样是吃惊、担忧,他们都疑惑不解,秦军到底是如何打败匈奴兵的?

    不久后,三国掌权者都接到进一步消息,秦军骑兵配备了可连续射箭的武器,连续两次打败匈奴兵。

    这下,三国掌权者更是担忧起来。

    在更早以前,在函谷关的齐、韩联军攻城,守城秦军使用了可连续射击的武器,那种武器射程可达五十丈,看上去比较大,不适合由士兵拿着这种武器快速移动。

    而秦骑兵的连射武器射程差很多,射击方式一样,应当是把这种武器缩小,减轻重量,射程随之降低了很多。

    张良对部下很不满,居然没有事先打听出秦军有这种武器。

    如今,联军粮道被切断,无法得知陇西战况,三国都十分担忧,刘邦和张良都一起赶往邯郸,要聚集一起商议对策。

    赵歇、张良、刘邦都下令,封锁前方战事不利消息,以免影响军心、民心。

    ————————

    子婴再次接到萧关捷报,龙颜大悦,再次向全国军民公布。

    战局逐渐明朗化,胜利的天平逐渐向秦国倾斜。

    函谷关,赵佗召集众将开会,把前方捷报公布出来,众将在心情振奋之余,又期待起来。

    前不久,赵佗带着两万步卒、五千骑兵来到函谷关,出示皇帝的诏令和赐予的兵符,让孟通把函谷关守军指挥权交给他。

    目前,函谷关兵马有六万八千人。

    到了这个时候,秦军对于此次作战的方针,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赵佗跟武将们说,从萧关出兵,是要断敌军粮道和南北夹击,将陇西敌军一举消灭,等时机到了,会率兵出关作战。

    武将们觉得这个战术高明,都盼望着带兵作战立军功。

    杜真道:“赵将军,我们何时才出击?”

    孟通道:“在关外的齐、韩联军,攻城都是假的,恐怕就是要牵制我军,让大秦不得不派重兵守关。”

    桓斌道:“不管如何,敌军注定失败,大秦胜利在望!陇西、萧关外、武关三个地方友军都获得大胜利,咱们函谷关这边杀敌人数却少得可怜,就看出关作战成效如何了。”

    赵佗道:“本将军也想率大军出战,带诸位杀敌立军功,可时机还没到,诸位再耐心等待一会。”

    孟通道:“何时才是出兵时机?”

    赵佗答道:“等陇西作战大胜利消息传出后,便是出兵时机。”

    ——————————

    为了便于随时跟皇帝沟通,陈平也来到了陇山。

    这天,君臣两人边用膳边交谈。

    子婴道:“战局已很明朗,我军必胜。敌军粮道被截断,无法传递消息,三国本土、函谷关外、长城外的敌军,一旦得知不利情况,必定军心不稳。还得劳烦陈卿家添一把火。”

    陈平道:“在三国皆有臣派出去的人,定能把此事做好。”

    他明面上职务是少府,至于兼管情报部门,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当他来到皇帝这边时,少府官署日常事务,由少府丞处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