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如何处置降兵-《大秦五百年》
第(1/3)页
升为校尉的王威,也参加了这次庆功宴,在大吃大喝着。
这次由军候直接升为校尉,他觉得皇帝姐夫够意思。
庆功宴完毕后,子婴让尉缭留下。
“丞相,你年事已高,还为国事操劳,朕于心不忍,你要尽量少操劳,多休息!该有人为你分担一部分工作。朕决定,设立左丞相。你觉得陈平可合适?”
秦汉时期以右为尊,左丞相相当于副丞相。
在嬴政时期,右丞相为冯去疾,左丞相为李斯。
但这是特殊情况,李斯的权力比冯去疾还大。
尉缭道:“陛下,臣还能再操劳些日子,只是时日不会太久了!陈平乃是大才,让他出任丞相,臣认为是最佳人选。”
子婴关心道:“丞相,日后相衙日常事务,交由陈平打理吧!若遇上大事,再跟陈平一起商议决策。”
尉缭不再有异议,他自觉身子骨也是越来越差,精力也不如刚任丞相之时。
尉缭走后,子婴再把赵佗召来。
子婴开口道:“赵卿家,方才庆功宴上,一名跳舞宫女,你是否看上她了?”
赵佗道:“回禀陛下,臣觉得,那名女子尚可。”
子婴道:“那女子,朕赏赐给你了!”
赵佗喜道:“谢陛下!”
第二天,麒麟殿。
数月没有举行朝会,有许多事情要商议。
因为许多人立功升职了,朝会人员增加了好几名武将。
李兆、李必、骆甲都有幸参与朝会。
行礼完毕后,众臣各自就坐。
子婴目光首先投向治粟内史陈烈。
“陈卿家,五国攻秦之战,我秦军许多军人立功封爵,府库开支增加了多少?可曾有计算出来?”
陈烈出列,说道:“回禀陛下,臣已算出来了。所增加俸禄开支,相当于汉中郡一年赋税的八成。”
在此之前,重要臣子们都知道,府库开支肯定会大幅度增加,听到这个答案后,许多仍然吃惊起来。
汉中郡虽比不上关中和蜀郡,粮食产量也是很高的,一次大战,就增加如此多俸禄开支,实在是太惊人了。
也难怪,杀敌五十余万,八万余降兵也要计算军功。
朝廷俸禄开支总量,是商君变法以来,百余年累积起来的。
这百余年来,不断有人立功封爵,死了之后可以由儿子继承,自然越积累就越多。
所幸,有被治理过的关中和蜀地支撑,秦国还是能够应付庞大开支的。
子婴点点头,表示清楚了。
陈烈回到自身席位上跪坐。
子婴道:“这第二件事,是要跟众卿家商讨,八万余降兵,该如何处置?”
卢德出列道:“陛下,敌军是被迫投降,他们都有家人在敌国,不可能归服大秦,更不可能认自己是秦人。留下他们,需消耗粮食,还得派兵看管,甚为麻烦。臣认为,全部坑杀!”
尉缭出列道:“臣认为,除非有办法让降兵真心归附大秦,为大秦效力,否则,就必须杀之。”
钟平道:“陛下,大秦自商君变法以来,敌国降兵,除非是主动投降,否则,没有放回去的先例。臣认为,需全部杀之!”
王元出列道:“臣赞同丞相所言,先想想可否有办法让降兵归附,若真的没办法,再杀之。”
约有一半臣子出列,赞同杀降兵。
长平之战杀了二十余万降兵,在臣子们眼中,杀区区八万降兵算不了什么。
最后,陈平出列道:“陛下,全天下皆男丁不足,若能使降兵真心归附大秦,大有益处。”
丞相左长史赵衍道:“陈少府所言,众臣皆知,可问题是,有何办法让降兵真心归附?”
陈平向应道:“拖!”
再面向皇帝道:“陛下,降兵家人在敌国,皆想回家,若断绝他们的希望,降兵中必定人心浮动,随时有可能叛乱。需先让降兵人心安定下来,可先告诉他们,若能在秦国安分劳作,每天能吃饱饭,三年后可放他们回家,若不安分,一辈子也别想回家。”
赵衍问道:“三年后又当如何?”
陈平道:“三年后,那些降兵就未必还会想回家了。”
嬴子婴来了兴致,问道:“赵卿家,难道你有办法让降兵在三年内改变想法,不再想回家?”
麒麟殿上,数十双眼睛都盯着陈平。
大家都知道陈平有智计,想听听陈平高见。
陈平一副成竹在胸模样,说道:“启禀陛下,降兵想回家,是因为家中有父母妻儿,若妻子带着儿女改嫁他人,若敌国将降兵定为罪人,这可不一样了!”
在宋朝以前,根本不存在女人“从一而终”这个说法,女人改嫁再平常不过。
嬴政的母亲赵姬,原本是吕不韦女人,后来吕不韦将赵姬送给嬴异人,才生下嬴政。
卫青的夫人平阳公主,初嫁给曹寿,二嫁夏侯颇,第三次才嫁给卫青。
邹离道:“赵歇和刘邦皆不是昏君,韩国张良也是有谋略之人,应当不会如此对待被迫投降秦国的士兵。”
陈平道:“我们可放出消息,说三国降兵皆已归顺大秦,为大秦效力。敢为敌国效命之人,家人必定会被治罪。”
邹离道:“这的确是好办法,可三国掌权者未必会相信。”
陈平道:“可想办法让敌国相信,就算还不信亦无妨。只要让降兵们相信即可,让他们‘知晓’自己已被国内定为罪人,再加上妻子改嫁。然后,再让这些降兵娶大秦寡妇,他们在秦国有妻儿后,自然会真心归附。”
“好!陈卿家此计甚妙!”
嬴子婴一拍大腿,大口称赞着。
从巨鹿之战再到近期的五国攻秦,秦国男丁死亡数十万,产生许许多多的寡妇,很多寡妇也希望有男人依靠。
让降兵娶寡妇后,寡妇又还可再生育。
一举两得。
在场臣子们,纷纷交口称赞。
尉缭道:“若能让降兵归顺,再好不过。有了这八万余降兵,可大大降低百姓徭役。让百姓有更大喘息,专心农耕。”
所谓“轻徭薄赋”,除了赋税轻外,徭役亦要轻。
赋税高、徭役重,只要两者占其一,都能将百姓压垮。
本身秦国赋税就不低,在秦始皇后期,还有大量的工程上马,徭役极其繁重,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本身东方六国的百姓,就没有人心归顺,不认同自身是秦人,抗拒管辖过宽过细、惩罚极严的秦律,又再加上繁重徭役,六国百姓把秦国当成“暴秦”,让六国余孽有了可乘之机。
子婴道:“在降兵还未归顺之前,需严格管理。陈卿家,降兵事宜交给你打理。”
陈平道:“诺!”
随即,有臣子在思索起来,该怎么有效利用降兵劳作。
赵衍出列道:“陛下,臣曾经建议在汉中兴修水利。因大秦男丁不足,暂时搁置。有了八万降兵,可解决此问题。若能引流褒水,修建水渠,灌溉汉中土地,庄稼收成至少可增加一倍,多则两倍。”
卢德道:“修建郑国渠征调数十万民夫,耗时十年方建成。汉中修建水渠,需耗时多久?需多少人?还需细细研究。”
赵衍道:“引流褒水,修建水渠,工程量虽比郑国渠小很多,亦需造诣高深之水工,水工史禄可担当此重任。他就在咸阳,可召他前来。”
在打通跟岭南联系后不久,史禄便回到了秦地。
水利工程属于少府管辖,史禄一直在少府官署中任职。
史禄有时会去郑国渠视察,看看是否有要修补的地方。
子婴派人去找史禄,让他入宫觐见。
史禄一时半会还来不了,朝臣再商议其它方面。
太仆腾其道:“陛下,陇西更西之地,原是羌人蛮荒之地,皆是山林,可耕作土地不多,若将其纳入大秦国土,还需派兵驻守。臣认为,此等蛮荒之地,无任何价值,可放弃,把兵马撤回秦土。”
子婴可不会这么看,要不然当初就让军队全部撤回来了。
不过,身为皇帝,除非很有必要,要不然不宜立即表态,让众臣有发言机会,听听众臣意见。
子婴环顾众臣,说道:“诸位卿家怎么看?”
奉常张剑道:“臣赞同太仆意见。”
典客苏术、宗正曾奎也发言赞同。
对于这种看法,太正常不过了。
当初在始皇帝说出要南攻百越后,就有许多大臣反对,说蛮荒之地无用,要动用五十万军队南征,非常不划算。
嬴政有无上权威,他执意要做的事情,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韩信道:“陇西更西,的确不太适宜耕种,但若不派兵驻守,日后敌军还可从陇西道攻秦。从兵事上来看,将其纳入大秦国土,很有必要。”
换成现代的话来说,陇西更西,没有经济价值,有重要军事价值。
王元道:“韩将军所言甚是,守住陇西道,不仅能扼守大秦西陲,若有需要,还可从陇西道向更西之地扩张。臣曾听降兵说,陇西道再往西,有两百余里还是山林,出了山林后便是草地。匈奴人和李左车从西边逃走,必定是打算走出山林,再从草原往北。”
现场的人,不知道陇西更西是什么地方,嬴子婴知道,那就是现代的青海,的确是有很多草原。
随后,臣子们讨论起来,范目、辛韦、赵佗等军人,都赞同将其划入国土,文官除了尉缭和陈平外,大多数建议放弃。
臣子们讨论过一遍后,要由皇帝来拍板了。
子婴道:“韩信和王元说得在理,大秦历代君王,皆重视开疆拓土,将陇西更西纳入国土,既扼守大秦西大门,又便于向更西扩张。此事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新设立的县,命名为西和县。
因为战争,导致陇西县南部的人,全部暂时迁徙到关中。
如今,大战结束,原本的居民可选择迁回原本家乡,亦可选择留在关中,还可选择迁徙到西和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