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宁门走狗-《回到明朝当首富》


    第(2/3)页

    他将王守仁请进院内,落座后,转而问道:“伯安你方才说‘知行合一’,又是什么意思啊?”

    王守仁便道:“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唯知行合一,方能践行圣人之道啊,自然,弟子也是从先生身上领悟的,是对是错,还望先生点评。”

    宁远不由得暗吸凉气。

    这……就是大佬吗?

    阳明心学,大抵有三个阶段,其一,也是最根本的,心即理。

    其二,知行合一!

    此一点,尤为可怕又强大,直接为当代儒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因为无论是大明还是先前一些个朝代,自以儒学为尊开始,自科举开始,各种的思想就相对被禁锢了。

    天底下无数读书人,都在钻研先贤圣人的学问,以此获取功名。

    就是在这种大条件、大框架下,王守仁独树一帜,硬生生从先人的条条框框中,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知行合一四个字,说是儒学之光都不为过。

    最可怕的是什么?

    并非王守仁能领悟知行合一的道理,而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知道心即理后,不过区区七八日,就能复盘总结,得出知行合一!

    就像是后世直接从读小学跳到高中一样。

    太牛叉了!

    不可思议!

    毫不客气的说,自这一刻起,王守仁简直就是开挂一般,一路势如破竹,顺风顺水。

    相比于心即理,知行合一更通俗易懂,完全是字面的意思。

    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一旦传开,便是几岁的幼童都能理解。

    届时,可以想象,这儒学之光,一种新的思想,将会有多少受众。

    “不错,不错的!”

    宁远感慨似的道:“伯安此言,也是令为师……醍醐灌顶啊!”

    王守仁忙道:“先生虽未提及知行合一,却已然身体力行,弟子……惭愧!日后,定当努力钻研先生的学问。”

    宁远尴尬的笑了笑。

    真正惭愧的,是他自己啊。

    从当日在朝堂提及格物致知开始,他就一直盼着这一天。

    因为满朝文武都是理论派,大谈儒学先贤经典,可实际呢?

    一个个五体不勤,固执又死板。

    通过知行合一,则直接将方向带到行动派上面来了。

    可以想象,此事,对整个大明来说,那将是质的改变与飞跃。

    而这些,归根结底,王守仁功大莫焉。

    他自己,不过是提前将这种思想灌输给王守仁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