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危险,也有,但有太子在上面扛着,到了他这个藩王这里,问题也不会太大。 可当这个人换成公主朱秀荣,一切的问题都变了。 公主联合藩王,又募兵,忌讳太大了,狠一狠说是造反都不为过,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晋王才朱知烊才会找上他宁远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 让他帮忙说点好话,减少一些责罚。 只是,这好话不容易说啊。 说了,便等若是认同藩王拥兵的正确性,问题可大了去了。 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足以影响朝纲。 拿文皇帝举例,那就是藩王拥兵的弊病。 还有后面的宁王造反,也都是藩王拥兵造成的严重后果。 故而,即便给他几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件事儿上打包票。 “秦王与安化王当真也跟着‘募兵’了?”宁远严肃的问。 “这……” 朱知烊想了想,摇头道:“不好说,估摸着,秦王的问题不大,至于安化王,募兵怕是不会超过万人。” 嗯? 宁远略微诧异。 这位晋王兄弟,眼光很可以啊! 不出意外,安化王募兵定然不会超过一万。 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 作为地方的藩王,莫说万余兵马,就是十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都能轻而易举的募集而来。 归根结底,是为了安全着想,或者说是藏拙,以规避藩王拥兵的嫌疑。 为什么要藏拙呢? 显而易见! 造反! 史上的安化王,确实反了,可那也是以后的事。 现在的晋王能说出这番话,眼光不俗是一方面,同时也有提醒宁远、提醒朝廷的意思。 “殿下,此番话咱记下了,以后会在陛下跟前为您多美言几句。”宁远说道。 “那便多谢宁兄了,哈哈。” 朱知烊笑了出来,四下看了看,从怀中掏出一枚玉簪,悄声道:“宁兄,回京后,见此玉簪如见人,不见此簪不见人。” 宁远心下大喜。 难不成,昨晚的君子行径,俘获美人心了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