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百善小学-《回到明朝当首富》
第(2/3)页
“混账东西!”
弘治皇帝气的拍桌子:“朕,三番两次告知他,要小心谨慎着些,可他呢?一上来便要断却儒家的根儿,他就不怕被喷死吗?”
旁边,萧敬瑟瑟发抖。
这位陛下性情不可轻易揣测,但显而易见的是,当下,是真的怒了!
“去,将那混账东西叫来!”弘治皇帝开口。
萧敬忙的抬起脚步,向外走去。
结果,还未走到门口处,后侧又传来声音:“算了,教他自己折腾去,朕不理会这破事了!”
宁府。
得知劝学书的消息后,朱秀荣一脸的忧心。
她很清楚,这百善小学可能要颠覆传统的儒家礼教了。
说不好听些,那便是直接与儒家学问对着干,与科举礼制对着干!
这……注定是要被天下读书人嫉恨的啊!
“夫君……是不是急了些?”朱秀荣小心的问。
“急?怎么就急了?”宁远笑了笑。
他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的,上来就开大!
手法有些疯狂、急躁,却也是深思熟虑后结果。
一些个读书人可能会觉得他此法会败坏儒家礼制,结论是……是也不是。
语文科目,已经囊括了诸多儒家学问,如四书五经等,深入浅出,无论日后科举制度是否更改,完全可以适应。
那么,在学习传统的儒家学问之外,多学一些内容,怎么了?
事实上,大明的在教育方面,在整个世界而言,都是遥遥领先的。
如州学、县学等诸多学校,全国有近一千五百所。
甚至还有社学。
所谓社学便相当于小学,在乡里,三五十家设立一所社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千字文》、《百家姓》为主,以经、史、历、算为辅。
教学内容,在官方上面,是相当全面的。
可结果呢?
结果是……这是一个科举时代,以程朱理学为正统,学习诸多经、史、历、算屁用没有啊!
没用的东西,学了有什么用呢?
总的而言,他此举,并非离经叛道,只是将大部分读书人抛弃的内容,重新捡了起来而已。
于是,就在当日晚些时候,又一份宣传告知书,传遍了整个京城。
“高薪征聘良师!”
“每月薪酬,二两银子!”
“通晓数算、历史、地理者优先……”
一份告知书,未能掀起任何风浪,却令许多人嗤之以鼻。
“他繁昌侯如此叛乱,竟还有脸征聘良师?”
“我辈读书人,岂会因他点点利益而上当?简直做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