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窟窿接踵来-《回到明朝当首富》


    第(1/3)页

    物价暴涨,有着许多因素,是综合的。

    大方向看,是近两年流入大明的银子多了。

    银子多了,物品的总数大抵稳定,价格自然会涨上去。

    说白了便是银子没有以前那般值钱了。

    银子贬值,且多数银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流通性不强,寻常百姓手里的银子不多,继而导致民不聊生。

    这是一连串的问题。

    除此外便是人为的原因了。

    这京城中有人想涨价,想搞事,想给朝廷出难题,想百姓们过的不如意。

    这部分人是谁?

    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的涉及到一部分朝堂大员,还有一些商人。

    所以稳定、控制物价倒也不难,简单震慑一番就是。

    比如当下,他这边抓了一些人,便使得价格稳定了。

    其原因在于朝堂的一些人不敢较这个真,尤其是当下境况微妙,不大想惹事,而其他商人见这些人都相对老实了,也就不敢乱涨。

    故此涨价危机大抵平息。

    平息容易,难点在于教物价降下来。

    以而今的局面,单单靠震慑,是无法教物价下降的,更不是随便抓几个人能了事的。

    “增加商税可稍微控制价格吗?”弘治皇帝问,仍旧有些不确定。

    这事影响面极大,涉及到更改祖制、也涉及商人的地位。

    包括三位阁老在内暂时都持中立意见。

    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便是……

    “增加商税,表面上看是在打压商人,可实际……”

    弘治皇帝略微停顿:“这是在给商人增加压力,商人们经营成本变大,自然也就会想法自其它方面找回来,比如……继续涨价。”

    商人得赚钱啊!

    为了弥补朝廷增收的商税,必定要想发设发赚钱,继而导致价格继续攀升。

    说不好听些,这……极可能是一个死循环。

    非但不能控制价格,还容易导致市场越发不可控。

    在这等隐患之下,当然不敢轻易增加商税。

    “日后再说吧!”

    弘治皇帝烦闷的说了一嘴。

    换作以往,多只是一个方面出问题,如先前北边的隐患,有鞑靼、瓦剌、女直等等。

    这单方面的问题处理起来就极容易,如设立九边,如出兵等等,无外乎考虑一下银子、粮草等问题。

    可这物价暴涨,着实麻烦,一时间教人摸不着头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