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乾圣三年完-《大明圣皇》
第(1/3)页
朱由检没问,但是眼神却透露出了这种疑问。
“陛下,很多事情地方官府是不会上报的,都给瞒了下来,当然,也不是有意欺瞒你,而是这些事情地方就能解决,并不需要上报,而有些,则是沉疴旧疾,或者慢性的褥疮,官府都视而不见,陛下也就不知道了。”徐光启笑呵呵的说道,他和皇帝略微悲观的情绪不同,他很乐观。
大明的这些毛病一直都存在,虽然看起来不好,但至少,大明的财政开始好转了,田税作为正税,今年的收入非常可观。
只要有了钱,又有了足够深入细化的官府,他相信,很多东西都是能慢慢好转的。
“也是!”朱由检释然,哪怕在后世发达的现代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不代表人们不能过上好日子。
“还是要发展生产力!”他暗自想到。
可是这生产力该怎么发展,他一时也迷茫起来。
而这是,徐光启退了下去,各部尚书开始才陈述。内阁大佬都是站在全局观上泛泛而谈,各有见底,却并不深入,但尚书们却不一样,他们只关注自己这一块,范围小了,但却足够深入。
当先站出来的是阮大铖,这位因为巧合而上位的尚书,此刻长久在位,也有了些威仪。在九部中,吏部居于首位,尤其是现在,上计和大计考核,主要就是吏部在做,更是两其他部门胆寒,其威势甚至比都察院还要浓重。
阮大铖一上来,也没谈什么,就是谈这次大计的情况,各地方的政绩考核如何,官府构架的完善程度,精干程度,乃至施政程度。
这些方面虽然粗糙,但已经能反应出一个地方官治理的水平,也正是这种考核的施行,逼迫着地方官从被动式的管理,到主动式的管理进行转变。
无疑,这是十分痛苦的,也是十分艰难的,但却必须去办。
阮大铖之后则是金部,之后是户部,每个部门的尚书都开始讲述自己行走看来的东西。不得不说,这种汇报还是很有意义的,朱由检甚至从其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也了解到,大明各地的侧重点和优点。
整场报告会持续了大概整整一天的时间,就连午饭,所有人都是草草吃了些,继续听取报告。
“呼,终于结束了。”当最后一名官员完成了自己的报告后,朱由检松了口气,底下的官员也是如此,纷纷长出一口气。
而后,这些官员相互看了看,却是失笑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