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也叫事儿? 抵达母校。 李钦直往总教大楼走去,可谓是熟门熟路。 办公楼一层有一个‘校友对外联络办公室’,本就是经管这件事的。 李钦敲门,门内传来‘请进’的声音后,他推门而入。 办公室只有一人,一个中年女性正抬头看着他:“你是……” 李钦开门见山:“我是去年六月份动物医学毕业的学生,你可以叫我李,我想为学校做些贡献,当然……我现在只是一个农场主,能做的只是金钱上的帮助。” 女人一听,眼前发亮,也带着几分好奇,打量着李钦。 刚毕业一年的学生做捐助? 这种事情罕见。 大多都是功成名就后,才会反哺母校,或是有所求…… 俄勒冈大学名不见经传,但也有三位诺贝尔获奖者,在校友捐助事宜上,从不落于某些常春藤高校。 “你可以叫我汉娜。”女人笑容可掬,站起来与李钦握手,然后招待他落座,呼喊一声就有一个助教送来咖啡。 “你是华人?”她似乎很笃定。 李钦觉得意外:“很少人能对亚裔作出区分。” 汉娜笑道:“那是普通人,我在进入行政系统前,任教于亚洲研究课程,担任副教授。” “亚裔其实很好区分,除了最简单的口语口音,当然……你的英语很纯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气质,来自岛国的学生更刻板一些,即便四年的米国生活,也难以磨灭他们从小到大的性情。” “棒子国同样如此,他们遵从礼仪。” “东南亚诸国,好吧,容许我开一个玩笑,他们的颧骨会很高,长相上很容易区分。” 李钦能听出来,这个汉娜想要与自己拉近关系,因此刻意讨好。 只是他不解…… 自己穿着打扮并没有什么名牌。 她就真的相信,自己能给出令她满意的捐助数额? 李钦适时捧哏一句:“那华人呢?” 汉娜果然在刻意讨好:“华人是米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这是一个融合开放的国度,最早一批抵达北美的华人,可以追溯到淘金热以前,请注意……是以前,他们为米国初期的建设付出了许多……” “最早期的铁路、教堂,港口码头。” “以及他们为航海贸易带来了重要的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