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论亲-《福谋》


    第(1/3)页

    半月之后,庄稼成熟。

    全城兵士,除开守门巡逻的,其他的都被柳福儿派去城外,帮着百姓收割。

    待到收尾,崔大郎优哉游哉过来。

    柳福儿从高高的公文里抬起头。

    崔大行礼。

    “你怎滴来了?”

    柳福儿诧异。

    “某来与城主告个假。”

    “多久?”

    柳福儿搁了笔,正色看他。

    崔大如今只是教书,若是三两天,他自便就好,完全不必特地过来跟她说。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崔大笑了笑,道:“再过两月便是家父五十大寿,我打算相携弟子前往。”

    柳福儿挑眉,眼里闪过一丝疑问。

    他的弟子里可是包括她的儿子。

    崔大淡笑。

    “你是他先生,你做主就好。”

    柳福儿重又恢复淡然。

    崔家是士林楷模,即便现在的崔家无人入仕,但在天下学子的心里,崔家便是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若能顶起这块招牌的掌门人认可,梁康这个名字起码可以让人知晓。

    崔大一笑。

    知晓柳福儿这是应允了,甚至是表示欢迎。

    “如此,过两日我便带他们启程了。”

    柳福儿点头道:“我来安排船和人手。”

    崔大拱手,转身出门。

    柳福儿眯眼,看着他背脊挺拔,衣袂翩跹的信步出去,只望自家儿子能学他八分风采就好。

    两天后,楼船驶出江陵,一转出岔道,便顺水直下。

    崔大立在船头,眯着眼看波光粼粼的水面。

    梁康和几小只在旁拱手多谢崔大。

    崔大微微点头,道:“不过是顺路,若你们师瓮不是在南地,我也不会答应你们。”

    梁康几人对望,赶忙拱手道是。

    崔大满意嗯了声,道:“今日风景正好,你三人便以此景为题,各作赋一首,傍晚我要查看。”

    汪四郎拱手答应,转头去看。

    梁康皱巴了下眉头,也算痛快。

    唯有侯小郎。

    他年纪最小,玩心也最大,根本对什么词赋提不起兴致。

    不过见两个兄长都答应了,他也只好应了。

    崔大将三人表现都看在眼里,转头只做不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