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四章 创业和创新是致富必走的两条道路 没有投资,你永远是穷人 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致富,这并不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如果努力工作,而所得又足够多的话,确实可以致富。 但现实并非如此,很多人工作之后才发现,工资永远是那么少,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剩下的收入不值一提。 不用说那些诸如汽车、房子等奢侈消费品无法企及,就是那些稍贵一些的东西,在购买时,也会让人舍不得掏腰包。 所以,罗伯特·清崎在《穷爸爸,富爸爸》里说:穷人是为钱工作,而富人则让钱为他工作。 这意味着,没有投资,你永远是穷人;只有投资,你才能富有。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家,你的投资将决定你的一生。 格林先生前一阵子还在为失业而犯愁,可现在,他手头已经有100万美元了。 前几天,他买了两张彩票,没想到幸运之神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买的彩票中有一张中了头等奖。 整整100万美元,这对格林先生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这些钱他几乎一辈子也挣不来。 “去他妈的工作吧,”格林先生想,“我应该好好享受一下,这么多钱怎么也花不完。” 马上,格林先生开始筹划如何花他的100万,他现在可以拥有那些做梦才会想要的东西。 他首先买了一栋豪华的别墅,然后又为他妻子和他自己各买了一辆进口的高级轿车,还买了一大堆以前想得到的东西。 100万已经用了一半了,该买的似乎也都买了,格林先生和他的妻子开始待在家里享受生活。 两年后,格林先生又开始工作了,他的钱被他全花光了,现在他又身无分文。 可是,麻烦的是他改不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久他便负债累累,银行警告他如果再不还债,就要将他用于抵押的房子拍卖来还清债务了。 像格林先生这样一下子暴富起来,不久又变穷的人并不少,他们虽然曾经有过一大笔钱,但钱并不能帮他们形成富人的思维模式,他们不能留住这些钱,而这些钱却助长了他们不良的习惯,使他们在花光钱后又负债累累。 有一则这样的新闻报道,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因为干活时不愿意摘下他手上的冠军戒指,而被洗车站的老板解雇了。 这个年轻人曾经是一个篮球明星,他在职业生涯中挣了几百万美元。 可是在他退出篮坛后,他的朋友、律师、会计师把他的钱全拿走了,他只能去做一名薪水低廉的洗车工人。 而现在,他连洗车工也干不了了。 这位年轻人的篮球技术很好,这种特殊的技能让他挣了一大笔钱,可是他的财商很低,虽然有几百万美元,但思维模式却没有因为钱多而改变,仍是穷人的思维模式。 他对法律和财务知识一无所知,他的钱很快全被别人骗去了。 这位篮球明星很能挣钱,但都是替别人挣钱,他为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胡志标对家电有一种天生的爱好,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 成年后,他不知从哪儿弄到一本松下幸之助的自传,从此梦想着要当“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1995年,胡志标听到一个消息:有一种叫“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正流入中国,用它生产出的播放机叫VCD,用来看盗版碟片比正流行的LD好过百倍。 这个东西一定会卖疯,这消息给胡志标很大的刺激。 经过市场调查,胡志标得知万燕公司已正式在国内市场推出VCD产品。 胡志标决心加以仿制。 当年10月,“真心实意,爱多VCD”的广告便在当地电视台播出,效果很好。 于是胡志标孤注一掷,将千辛万苦从银行贷到的几百万元大部分都投进了中央电视台,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是出现在中央台上的第一条VCD广告。 通过广告轰炸,爱多迅速打开市场。 在广东市场站稳脚跟后,胡志标买了一张中国地图挂在墙上。 他发誓要将爱多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随后胡开始了征服全国的旅程。 第一批随胡出征的业务员千奇百怪,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唯独没有卖过家电的,但也正是这一奇怪组合,使胡志标可以百无禁忌,奇招迭出。 不出几年,爱多就成为我国VCD行业的佼佼者。 拥有致富欲望的人,他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一个雇员,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生存与发展,而是创建自己的事业,从自己的事业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他们在学习或为别人工作中,都始终在为自己投资,这些投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投资,它还包括对自己的财商教育。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为自己投资过,不管你是在学习还是在为别人工作,从今天开始,拿出一部分时间、精力和金钱开始为自己投资吧。 每天投资一点,你会真正感觉到为自己活着。 为自己活着,才能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潇洒,才能真正感觉到生存的意义。 广东巨星影业公司的老板邓建国是那种其貌不扬,走在街上绝没有回头率的人。 1991年,邓建国兜里揣着一千元钱,肩上扛着一台由别人抵债而来的旧摄像机来到广州寻找机会,不久他发现拍专题片有钱可赚。 几年时间下来,邓建国靠拍专题片就赚到了十几万元。 1995年,当过6年乡村电影放映员的邓建国开始筹拍电影,但是处女作《广州故事》让他亏损了200万。 次年,邓建国东山再起,注册巨星影业公司,将港台明星汤镇宗、任达华、温兆伦等签于旗下。 邓建国一边笑着付给明星们大把大把的钞票,一边苦着脸四处贩卖自己的影视计划。 其实这时是他一生中最穷困的时候,比他当年在农场打工还穷。 那时候他身上至少还没有债,现在却负债累累。 邓建国顶着巨大的压力,当年就投拍了《珠江恩仇记》、《广州教父》、《鸦片战争演义》等影片。 1997年,巨星影业公司一举创下广告贴片一亿一千万元的惊人收入。 此后他的事业渐入佳境,先后拍了《反贪风暴》、《康熙微服私访记》、《东方母亲》、《美丽人生》、《风流才子纪晓岚》、《猛龙过江》等20多部影视剧,成绩斐然。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 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请不要划地自限,要勇于充实自我,要接受挑战去冒险,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 比如,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 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与血的教训。 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情况是很少的,烫过一次手你就不会再去玩火。 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它会让人得到经验,变得聪明。 然而,他也会让人失去冒险精神,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 很多穷人总是担心自己创业会失败,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落得个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犹如人生的鸡肋,说到底还是缺乏自信。 对绝大多数穷人来说,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 老板之所以雇你,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 所以最终,要创造自己的幸福,还得靠你自己。 “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行了,不必赚太多的钱。” 假如你的头脑被这种念头占据,你一辈子也赚不了大钱。 只有不满足现状,奋发向上,才是赚钱发财的前提。 不愿意过单调无意义的生活,想过更充实的生活,这种念头才是引导你奋发向上的最佳动机。 这并不是鼓励你欲壑难填或贪得无厌,而是鼓励你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假如你是一个机关的职员,每天固定上下班,虽然收入稳定,但不免有买房和供子女上学的压力。 如果你不满足现有的生活水平,那么你将会想办法使你的收入增加500元,甚至10 000元。 只要有这种需要,就会激发强大的动力,你就会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这些目标。 反之,如果你满足于现状,那么你恐怕不能保持现状,因为物价可能上涨,货币可能贬值,意外开销随时都可能出现。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一个人若自以为有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 因此,如果一再谋求安逸,不思进取,不去投资,你就只能永远贫穷。 当然,要投资也不能老想着一蹴而就。 许多人一提致富,就想一夜暴富。 固然,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如中六合彩之类,但毕竟有此运气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人还得依靠勤奋努力逐渐积累财富。 一次调查显示,美国41万个百万富翁中,78%的人年龄超过50岁,他们的财富都通过连续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对枯燥的工作而获得的。 这个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每当一个“英雄”创办了一个航空公司、一个计算机公司,或者一个巧克力饼干公司,同时就有成千上万个“成功者”在新闻机构没有被人注意到的岗位默默无闻干着同样出色的工作。 既然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我们唯有靠早行动才能早致富。 美国人查理斯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早就强迫自己将收入的1/4左右用于投资。 越早开始投资,就能越早达到致富目标,从而使自己与家人能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 而且越早开始投资,利上滚利时间越长,时间充裕,所需投入之金额就越少,赚钱就越轻松且愉快!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谚语 只有创业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曾经有人说:“淘金者需要梦想,发财者需要胆量。” 一个人若想成为亿万富翁,只有创业才能达到目标。 生活中,许多穷人都仅仅满足于当一名雇员,替别人打工,生活虽然有保障,但永远不会大富大贵。 而大多数富人都选择做企业主或投资者,因为富人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眼光,选择做企业主和投资者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他们都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就会去投资或创业,但如果你只是想当一名雇员的话,那么即使有好的机会也无法抓住。 富人还具有强烈的欲望,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干一番大事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做企业主和投资者的原因。 李斯特先生在大学读了两年就退学了,经济上的原因使得他早早开始了工作。 他在一家刚开张的公司做推销员,推销家具。 他的工作干得非常好,很快就升迁当了培训主管。 受此成功的鼓舞,他要找一个比作零售更挣钱的职位。 他去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干了几个月的见习推销员,但由于一些人在工作上刁难他,他不得不离开这份工作。 他又找了一家很大的家具公司推销地毯。 短短4年中,李斯特先生在整个家具业的市场销售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他每年为公司带来几百万美元的利润,年薪达到几十万美元。 李斯特在工作方面是一名极其优秀的雇员,虽然他才25岁,但已是一名销售经验丰富的老手。 这位年轻且高收入的奇迹创造者,认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 他是地毯业一流的销售经理,是公司的支柱。 他一天到晚都忙着工作,从来没有想过将他收入中的一部分拿来投资。 他只是不停地为公司挣钱,当然,他自己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已足够他花的了。 他住在豪华的别墅里,屋内摆设着奢侈的家具,一切看来都很美妙。 一天早上,李斯特先生被告知他的公司已被卖了。 更糟糕的是,买家没有兴趣要李斯特先生继续担任销售经理。 这个消息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顷刻之间,他感到自己的一切梦想都成了泡影,他又要落到小时候的那种贫困的生活中去了。 这种失落的痛苦在李斯特先生身上持续了好几个月。 终于,李斯特先生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他认识到,以前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他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地毯销售中心,并从国际大都市纽约搬到美国地毯之乡佐治亚达尔顿。 这是李斯特先生掌握自己命运的唯一选择,虽然刚开始时他已身无分文。 用了7年时间,李斯特先生终于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现在李斯特先生刚刚50岁出头,他的地毯公司的资产已达到3 000万美元,他还有其他许多产业。 今天,李斯特先生仍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工作,只不过干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工作,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计划和管理他的投资上。 他已完完全全在为自己工作,而不必再为别人工作了,并实现了他的诺言: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只有自己创业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李斯特先生的经验,也是商海中的一条至理名言。 松下在五代自行车店工作了整整7年,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在经营上却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向老板提出来以后,付诸实践,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老板对他更加赏识,而他也俨然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但在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910年的6月,松下却突然向老板提出了辞职,因为他想拓展自己的视野,到一个和自行车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的行业里,希望发现一个新的、更有意义的生存环境。 尽管老板苦苦挽留,希望松下能够不走,但松下的决定却下得毅然决然。 当时,大阪全市已经动工铺设有轨电车了,由梅四起经四桥到筑港的有轨电车最先通车,而其他的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松下看到这一切,马上意识到随着电车线路铺设完毕,有轨电车开通,自行车的需求量将会大大降低,自行车产业的前景不容乐观,而与电车相关的电气事业则可能会呈蓬勃发展之势。 从五代自行车店辞职以后,松下幸之助到大阪电灯公司求职,成了一名内线见习工。 在这之前,他对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由于喜欢,有了钻研的兴趣,进步就显得非常大。 他很快就掌握了电灯的安装和处理技术,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成了熟练的独立技工。 由于工作出色,在1911年,松下被提升为技工负责人。 1915年,与井植梅野结成夫妻。 1916年又晋升为令所有人都为之羡慕的检验员,而当时松下幸之助年仅22岁。 在工作的时候,松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公司的原有产品进行了改良,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式电灯插头。 这虽然算不上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作为次一等的专利——实用新案,向专利局申请,还是通过批准了,编号为42129。 松下拿着自己研制的成果去找老板,但却没有得到重视。 为此,松下的自尊受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伤害。 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就此罢休。 为了能够获得发展,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他下决心要自己独立门户,开创事业。 其实现实中有许多人都有与松下幸之助相似的经历,只不过有些人就甘于在公司中做个职员,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生了。 但松下没有,他下决心要自己独立门户、开创事业,这才有了日后闻名于世的松下幸之助。 “从小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毕业后找一个好的单位”,这种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了,这就是人们心中的“出头之日”,也是所谓的“大有作为”。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人们纷纷寻找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尝到求助他人谋生的艰辛,许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走投无路。 惠尔特和普克德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深受这种“传统”观念之害,饱尝了寻找工作的苦。 庆幸的是他们后来有所醒悟,转变了思维观念:与其找工作,不如自己创业,为别人提供创业机会。 摆脱了受雇于人的思想束缚,他们决定干自己的事业。 两人合伙凑了538美元,在加州租了一间车库,办起了公司,分别取二人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母为公司名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惠普公司。 创业之初,迎接他们的是凄风苦雨:他们苦心研制出的音响调节器推销不出去;试制出的发球出界显示器无人问津。 这并没有使两个人气馁,他们用这些与求助于人、四处寻找工作相比,想到自己在为别人创造工作机会,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于是他们依然雄心勃勃,夜以继日地研究、改进,四处奔波去推销。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研制的检验声音效果的振荡器开始有了几个买主,这令他们感到欣慰。 第二年,他们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赚了1 563美元。 他们为自己赚的1 563美元感到高兴,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创业的辛劳,又从这艰辛中体验到了常人无法感受的快乐。 20世纪70年代初,普克德凭着他在商海搏击的经验,认为微电子是工业的未来。 于是普克德为惠普定了决策,在“硅谷”创业,以微电子工业作为惠普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后来的业务活动的开展中自始至终坚持这一发展方向。 1972年,惠普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持计算器,这一研制成果为微电脑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手持计算器成为微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惠普又研制出激光喷墨打印机。 时至今日,惠普在电子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是全世界微电子工业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配套设备供应商之一。 人生面临着无数次选择,离校步入社会寻找用人单位几乎是每个人就业的思维方式。 本可以自己独辟一片天地,可如果跳不出这个思维方式,就只能四处奔波找工作。 世界上的确有一批幸运儿,他们无须历经创业的磨难,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大笔财富。 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样不争的事实,财富使许多富家子弟越来越穷困。 这是因为富家子弟只会守业而不善于创业,缺乏先辈的创业精神,并且常出现挥金如土的“二世祖”,或许等不到先辈过世,其万贯家财便已挥霍一空。 更重要的是,不劳而获的财富,是最容易消磨一个人的意志、智慧和品质的。 靠自己获取财富的首要途径,就必须勇于自己创业! 创业的意义非同寻常。 创业是拼搏精神的体现,与其一个人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那么创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创业是经营才干的体现,纸上谈兵算不了好汉,只有真枪实弹地干才能分辨是驴是马;创业是知识价值的体现,知识创造财富,你拥有知识成果,千万不要贱卖,若想完全实现知识的价值,最佳途径就是自己创业。 创业应该选择什么业种呢? 选择业种必须遵循3大原则:第一,不熟不做。 也就是应在自己所处的职业范围选择创业,因为你熟悉这个行业的经营方式,你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你创业时就可以少走弯路。 在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中,他们所选择的业种都是老行当或与所从事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 第二,选择有市场前景的行业。 概括地说,就是选择朝阳行业,选择市场的空白点,以及在尚未饱和的行业选择创业。 第三,不要脱离自身的条件。 比如房地产开发,需要大资金运作;选择软件开发,需要较高的知识技术背景。 如果脱离自身的条件进行创业,草率行事,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是失败。 当然,条件不具备,并不等于你不能创业,你可以创造条件:积累资本、学习技术、掌握经验,准备越充分,你创业的胜算就越大。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契诃夫 发掘你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是一个人将来迈向辉煌人生的奠基石,只有先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才能施展你更大的抱负,才能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 因为任何一个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着他的智慧与血汗。 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源源不断地来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资本,而是因为找到了赚钱的方法。 这时候的你,哪怕这第一桶金全部失去了,也有十足的信心与能力重新找回。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吕洞宾看见一个乞丐可怜,就在路边捡了一块石头,用手指一点,那块石头就变成了金砖。 他将这金砖递给乞丐,却遭到了乞丐的拒绝。 吕洞宾奇怪地问乞丐:“你为什么不要金砖?” 乞丐的回答却是:“我想要你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第一桶金的意义就在于此,不仅赚了钱,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赚钱的方法。 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普通手指变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的过程。 创业已经成功的人,他的经历和素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他可能有失败的时候,负债累累,比一个穷人还穷,但只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还会富起来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中外企业家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 白手起家的富翁刚开始时都不是企业家和资本家,在积累财富和经验的初期,他们或者是雇员,或者是自己雇佣自己的自由职业者。 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是一位超级富翁,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企业家。 俞敏洪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当时的薪水每个月仅有120元。 他说,他当时唯一的能力就是教英语。 1991年底,他开始在一些英语培训学校兼课,拼命教书赚钱。 一天教6个小时可赚60元,两天就相当于刚开始在北大教课时一个月的工资。 次年他就辞掉了北大的教职,专职为别人补习英语。 “当时目标简单,就想教书赚钱,然后出国读书。” 他说。 但教着教着,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商机,那就是准备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有补习英语的需求。 1993年10月,俞创办了新东方。 但是,那时的学校员工只有4个人,而学生也只有20来个人。 然而新东方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它收费很低,且处于高校的聚集地北京市海淀区,周围有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数十所高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再加上他有声有色、带有激情的讲课,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到来。 1994和1995年,新东方发展特别快,开始在留学梦群体中树立了权威。 1995年,从全国各地走进“新东方”的学员达到了1万多人,俞编写的《GRE词汇精选》被大学生们称为出国留学考试的红宝书,几乎人手一册,俞敏洪获得了他从未有过的成功。 随着新东方的迅速发展,俞敏洪开始聘请大量教师和高级管理人员。 在新东方,一名普通教师的年薪也能达到10万以上。 2000年,新东方仅教学收入就达9 000万元。 俞敏洪的第一桶金可谓来之不易,但正是这第一桶金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 现在,“新东方”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1992年,55岁的尹明善不顾家人反对,开始创业。 他一开始就将创业核心指向了摩托车发动机,尽管在此之前,尹明善对摩托车是一无所知。 当时重庆摩托车有“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 尹明善的做法是,将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过来,自己装配成发动机再卖出去,成本只要一千四百块,而卖价可以高达两千。 因为零部件系出名门,产品质量有保证,所以销路一路看好。 尹明善就是这样借助建设集团的名牌零配件,迅速将销路打开。 为防止建设集团察觉,老谋深算的尹明善还指示手下化整为零,今天买某部分零件,明天再买另一部分零件。 同时指示手下仔细研究哪些配件是通用的,容易买得到的,哪些零件是非建设集团不可的,然后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替代品。 4个月后,等建设集团醒悟过来,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时,尹的替代品已经开发出来了。 尹明善从摩托车行业掘得第一桶金高达百万以上。 目前身价五亿两千万元,列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十六位。 李嘉诚17岁开始自资做生意,当时,有一家贸易公司订购了一批玩具输往外国。 当货物已卸船付运,可以向对方收取货款的时候,忽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来电通知,外国买家因财政问题,无法收货,但贸易公司愿意赔偿损失。 李嘉诚觉得,这批玩具很有市场,不愁顾客,损失有限,就不用赔偿了。 而且他也是考虑要留下一个空间,建立互信的关系,日后就有更多的生意机会了。 后来李嘉诚开始转营塑料花,也没有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有一天,一位美国人突然找到他,说经某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推荐,认为长江厂是全香港最大规模的塑料花厂,这令他一时语塞,因为当时他的厂房并不太大。 后来他才知道,从前那间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认识这位美国人,并告诉他李嘉诚是完全值得信任的生意伙伴,还说了不少好话。 这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 但是为确证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 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 李嘉诚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 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 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 所以,我还是很遗憾不能与你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实说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时,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商人,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回。 李嘉诚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对李嘉诚说:“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 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你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这位美国人最后给出了6个月的订单,更成为长江塑胶厂的永久客户。 他们所需的塑料花逐渐地全部由长江厂供应,使得李嘉诚的塑料业务发展一日千里。 做生意不怕吃亏,也需要以市场知识为依据的判断,一时吃亏,长远却往往有利。 正是因为李嘉诚的诚信之举,使得他掘到了平生的第一桶金。 1970年,25岁的美国小伙子特普曼来到丹佛市,在第2大道的一套小公寓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