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张公案》
第(3/3)页
邓绪道:“既然把刘大人请到堂上,自然就有证据了。”
一招手,堂下的断丞官呈上一叠票据。
邓绪先取那叠票据:“这几张票据是在马廉在京城胡商处购得珍玩的票据,其中有一尊八宝玉象,在刘大人家中,找到了一模一样的。你家下人已经招了,连同礼单都在,至于马生的文章颇有才情……”
邓绪再拿起那把钥匙:“马廉在科考之前,把一个盒子存在了珍宝斋内,盒上的漆封还有日期,盒中是贤部的考卷。刘大人可能不知道,本次科举,贤部的考卷换过一次,出卷之后,高大人觉得不大好,又请旨重出了一遍,马廉盒中的,却是没换之前的旧卷,区区一个考生,怎么会有弃而不用的卷子?三百五十六号的考生,发了癫痫,偏偏也是贤部,真是巧啊。”
大理寺去查那名癫痫的考生,但他已痴傻,满口咿咿呀呀,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
大理寺再去查负责封档试题的官员,发现有一个就在大理寺去查的前一天失踪了。那半夜的哭声,当时的巡场官说,是有一个小吏,听见空考房中有蝙蝠中,误以为有鬼,入内查看,又失手烧了灯笼,被巡场官呵斥,吓得哭了。
当时巡场的所有人都能作证。
邓绪心知此事不可能如此巧合,但苦无证据,也只能暂且按下。
他再拿起案上的另一叠票据:“这是一叠银票,数额庞大,马廉区区一个穷书生,绝不可能有这般家业,王宣,这叠银票是什么来历,你该清楚?”
王宣昂然道:“我不知道邓大人是什么意思。”
邓绪放下银票:“此案来龙去脉,本寺心中已有大概。王小公子,城外有个鬼市,是你做庄家罢,马廉受雇于你,更替你做了些与柳府闹鬼一案有牵连之事,这些钱财,都是他的赏钱。更因如此,他才得到了贤部的考卷,又有重礼送给刘邴,获得举荐。马廉被杀,根本就是被灭口。”
王砚上前一步道:“邓大人,下官有异议。大人所说,只是推论。马廉既然是马洪之弟,为何要更改户籍,来到京城?假如他花钱买了考卷,又贿赂审卷官,留下证据,等于是留下断送自己前途的祸根,他为何要这样做?陈筹是陈子觞之弟,案发当天,恰好有犯案的时间。明明亦有重大嫌疑,大人为什么一直无视我刑部的调查,略过不提?”
堂上的气氛有些僵持,王宣幽幽地说:“哥,你不要顶撞邓大人,别人会说你是为了包庇我护短。我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一个那样的人,用得着我犯杀人罪么。我相信皇上和上天都有公道!”
兰珏不由得想,假如他是王太师,此时此刻,肯定想捏死这两个傻儿子。
他也在想,真相到底是什么。
马廉是马洪的弟弟,云太傅与他有杀兄之仇,从邓绪列举的这些证据看,马廉的这些作为,反倒像是……
堂上依旧僵持时,沈少卿匆匆走到邓绪身边耳语几句。
邓绪的神色阴了阴,最终皱眉朗声道:“现有一人,得知此案的真凶与来龙去脉,已得到皇上的御批,特准上堂。“
众人面面相觑,兰珏转目看向堂外,只见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穿过庭院,跨进大堂,数日不见,他又瘦了不少,皮色黑里透红,眼越发往里凹着,脸上还有一圈青嘘嘘的胡茬。
陈筹顿时激动地扭动起来,声音里都带着哭腔:“张兄,张兄,你可来了……”
王砚皱眉,其余两司的官吏都不明所以,邓绪道:“张屏,既然你求得到了皇上的御批,特准上堂,假如不知道真凶是谁,欺君之罪是什么下场,你也应该清楚。”
张屏恭恭敬敬道:“学生清楚,学生已查到真凶是谁,证据确凿。”
邓绪冷笑道:“哦?那正好,本寺与刑部意见相左,本寺以为,马廉是参与了试场舞弊,而被灭口,刑部则说,马廉之死,与当年陈子觞一案有关,你所谓的真凶,不知是出自哪一方。”
张屏抬起眼皮,看了看邓绪,又看了看陶周风和王砚,王砚哼一声,转过视线,张屏道:“学生查得的结果,与刑部一致,马廉之死,是因当年陈子觞一案,与试场舞弊无关。”
王砚有些诧异地转目看他,邓绪更诧异,微微变色道:“张屏,你确定?”
张屏一字字道:“学生确定,”再看向王砚,“其实本案的凶手,早已被刑部的王侍郎抓获,一直关在刑部。”
陈筹已面无人色,邓绪面无表情道:“真凶是谁?”
张屏道:“本案的真凶,是个已经死了的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