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大动作-《外科艺术家》


    第(2/3)页

    “一个单孔技术,加肝脏提拉悬吊设计,把多孔技术淘汰。”

    “一个迷你单吻合口胃旁路手术,把传统胃旁路手术淘汰。”

    “咱这位赵院士,用两个先进技术,把肥胖治疗领域搅动得天翻地覆啊。”

    “对社会,对行业,对患者,都是极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几个人言语之间,都毫不吝啬对赵培儒的夸赞之情。

    ……

    去申请“国家级”的蔺劲松、葛建明等人,从京都回来了。

    几人一回来,    就给赵培儒等肥胖治疗中心的人,交了个底。

    蔺劲松笑道:“这次我们去申请,从未见过上面的人,这么重视过我们。”

    “上面的领导们都直言,我们的申请成功率是有的。”

    葛建明也笑道:“有了赵院士给的底气,这次去了上面,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别人的重视。很多领导,都直夸两个颠覆行业的技术,确实太出色了。”

    众人都笑。

    接着,蔺劲松拿出一张表格来。

    “这是上面对国家级治疗中心的硬性要求,是关于设施、设备、规模、病源等等的硬性条件。咱对比着,查漏补缺,把劣势弥补上来就好。”

    相比于技术的提升,这些所谓的“硬性条件”提升,反而是最容易的,只需要资金到位,一切都能解决。

    “只是病源……”

    葛建明稍稍犹豫了一下。

    “病源数量,就稍微有点麻烦了。”

    “咱不像康和治疗中心那种老牌的第一梯队,又是身处京都那种繁华之地。所以在病源数量上,要差一些。”

    他们主要还是跳级跳的太快了。刚刚从第三梯队跳上来,没有沉淀和积累。只有依靠着赵培儒最近拿出的两个颠覆性技术来吸引病源,口碑也只是刚刚才打出去,病源数量比之前,虽说有了一个爆发性增长,但还是不够。

    众人都面面相觑,他们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这似乎,只能依靠时间的积累,慢慢等病源数量跟上来。

    口碑的发酵,名气的积累,人们观念的转变,这些都需要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