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过犹不及-《汉道天下》


    第(2/3)页

    这样的争论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刘协有足够的清醒认识,也做好了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争论没有结果,却让人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根深蒂固,很难简单地说服,朝堂上必有一场激烈的交锋。

    诸葛亮等人也做了心理准备。

    ——

    不出刘协所料,两天后,张喜的奏疏就以六百里加急送到了长安。

    大部分内容都在刘协意料之中,无非是袁术不可靠,不能操之过急,在庐江度田,将山东士大夫逼到袁绍一侧之类。

    要说意料之外,只有一点。

    即使出现了袁术伏击颜良这样的事,袁绍还是接受了议和,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上书称臣,请罪。

    刘协本来以为袁绍会大发雷霆、死扛到底的。

    这都能忍?刘协多少有些失望。

    袁本初,你对得起李膺、范滂吗?党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啊。

    在召开朝会之前,刘协先后找了杨彪、赵温、刘巴等人谈话,询问他们的意见,还派人去河东,询问荀彧的看法。

    杨彪、赵温的意见大致相同。他们赞成在庐江试行度田,却反对袁术继续留在扬州。

    原因很简单,袁术这个人成事是偶然,坏事是必然。就算他要求在庐江度田是好事,最后也一定会被他自己搞砸。

    杨彪还做了进一步说明。

    袁术这个做事凭心情,没有原则。你别看他现在要度田,如果有人求到他的面前,表示要支持他做袁氏家主,反对袁绍,条件就是豁免度田,袁术十有八九会答应。

    杨彪还说,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夫人,也就是袁术的亲妹妹说的。

    所以,陛下如果真想在庐江试行度田,那就把袁术调离扬州。

    赵温的态度也是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