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诚挚地抚慰道:“王老,无论被谁弹劾,您千万不要气馁啊!” 王国光摇了摇头,气馁倒是看不出来,毕竟七十多岁的人,又不是第一次被弹劾,他一生起起落落好几次呢,但难免有几分哀愁。 王国光道:“元辅,其实在得知太岳兄病逝时,我就已经想好了请辞,七十多岁的人了,也该退位让贤。只是怕元辅你怪罪,说我你刚一上任,我就请辞不干,未免有些过不去。现在刚好被人弹劾,我便向陛下乞骸骨回归故里,元辅也怪不到我头上了。” 或许是因为被弹劾的次数多了,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王国光对这次弹劾看得十分淡然。 说话的语气也相当之平和,非但没有气馁的情绪,反而好像很感激弹劾他的言官给他一个请辞的机会。 申时行感觉王国光的去意已决,不免深深叹了口气。 能得张居正青睐十年的人,放眼朝堂独王国光之人而已。 申时行当然表示遗憾。 他不禁又朝两檐扫了一眼,与九大卿序立的东檐柱相对的西檐柱,是六科廊言官的序立之地。 六科廊言官若论官阶,都不过六七品,压根没资格站在这里。 可因为六科廊的地位特殊,无论是俸禄还是排衙,他们享受的都是正四品官员的待遇。 朝参时,其地位又仅仅只次于二品堂官,得以序立近侍之地。 此刻的西檐柱前,三十多位言官站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表情肃然,绝不见交头接耳之状。 申时行又问王国光:“王老,您觉得这件事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或者说陛下会作出怎样的决定?” 王国光很平静地回道:“这都已经不重要了。” “哎!”申时行又是一声长叹,“弹劾王老的奏本,昨儿散衙时我见过,无非是任人唯亲、鬻官黩货、损公肥私,等这些老生常谈的罪名,王老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王国光也不禁抬头扫了对面六科廊言官一眼,继而解释道:“元辅,我真的没有放在心上,真的年纪大了,已是行将就木之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申时行确实也不知道怎么劝了。 王国光说的也是事实,都已经七十有一的人了,还一再挽留不放,那是不是有点残忍说不过去? 见申时行不说话,王国光反过来劝说道:“元辅,前吏部尚书杨博与我都是山西人,他退休时也像我这般年纪,七十多岁,退休前他悟出吃粥是福乃人生第一至理,写下了一篇《煮粥诗》,很有韵味儿,我经常心中默念,不知元辅是否有意欣赏?” “愿闻其详。”申时行正愁没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