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第(1/3)页

    “郎君,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导致《长安报》和《关中报》这些《大唐报》的对手发行报纸的成本也降了下来?

    我们自己报社的优势,就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了。”

    作为《大唐报》的主编,谢林茂自然要考虑报社的利益。

    纸张的价格下降,对于整个大唐来说,肯定是一个好事。

    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要感谢秦家呢。

    但是对于《大唐报》来说,却是未必是好事。

    “降肯定是会降低一些,但是我们售卖纸张也是需要挣钱的,最终他们的成本还是会比我们高。

    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个事情,可以打击他们开设造纸作坊的热情,或者是让他们的造纸作坊陷入到尴尬的境界。

    虽然不可能就此垄断造纸行业,但是从此成为造纸行业领头羊,却是问题不大。”

    对于秦协道来说,造纸行业肯定是要大力发展的一个行业。

    大唐要发展,人才的培养肯定是要跟上的。

    而人才的培养又跟教育息息相关。

    大唐的教育行业之所以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读书的成本太高了。

    普通的农家子弟,一年的收入都买不起一本书,又有几个农家子弟能够买得起呢?

    哪怕是寒门子弟,面对几贯钱一本的书籍,也一样很难接受。

    所以读书对于大唐的百姓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那倒也是,造纸行业是一个可以吃上几十年,几百年的行业,要是能够牢牢的坐稳领头羊的位置,每年都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看看曲阜孔家的滋润日子,就可以知道一二了。”

    谢林茂是个读书人,对于纸张相关的事情,自然也是比较了解的。

    ……

    “郎君,渭水河畔的那个造纸作坊,已经被我们给收购下来了。虽然价格有点高,但是我们《关中报》总算也有了自己的造纸作坊了。”

    长孙福邀功一样的来到长孙冲面前汇报着自己的成果。

    “价格高一点就高一点吧,现在造纸作坊在长安城算是抢手货,大家都想要有属于自己的造纸作坊。
    第(1/3)页